来自中央及省内近四十家媒体的众多记者今天齐聚九江瑞昌市,“知名记者瑞昌行”同时启动——12月20日,瑞昌将迎来撤县设市二十周年庆典。
据介绍,瑞昌1989年12月20日撤县设市,20年综合实力倍速增长。1989年全市GDP不到3亿元,至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3亿元,增长15.4倍;财政总收入由1989年2205万元,上升到2008年4.83亿元,增长21.9倍,年均增长17.6%。
瑞昌经济社会及百姓生活水平也显著提升,“一市两区”生态水岸城市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镇居民及农民收入达10004元、4455元,比1989年分别增长8.8倍和9.9倍。今年,瑞昌更是大手笔投入70亿元开展8项重点工程建设,前11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64亿元,同比增长50%——20年来,瑞昌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
工业主导地位凸显
深圳客商投资20亿元创办年产20万吨的诚坤纸业、江西蔡氏造纸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项已签约、宁波针织服饰投资6亿元的项目12月底前可开工建设……
瑞昌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明珍介绍说,撤县设市20年来,瑞昌工业主导地位逐步凸显。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2.8亿元,是1989年的45倍,年均增长22%。
全市已形成了以亚东水泥为龙头的建筑材料产业、以江联造船为龙头的机械船舶产业、以凤竹纺织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武山铜矿为龙头的矿山冶炼产业等四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
今年1—11月,四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6.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2%。其中,机械船舶行业累计实现产值18.4亿元,同比增长22.1%;建筑材料行业累计实现产值16.3亿元,同比增长19.5%;纺织服装累计实现产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3.7%;矿冶化工累计实现产值12.5亿元,同比增长14.9%。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据介绍,20年来,瑞昌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9年6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1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从1989年的3万人发展到现在14万人,20年增长近5倍。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4元,是1989年1141元的8.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55元,是1989年452元的9.9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6.3平方米,是1989年9.4平方米的4.9倍。
全市28.3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100%;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城镇就业率达98.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
优先发展“民生”事业
“我们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教育事业已成为瑞昌一张亮丽的名片。”刘明珍说,瑞昌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考成绩一直稳居九江前列,20年来累计录取30353人。
此外,瑞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事及卫生、体育事业方面亦有较大发展:瑞昌剪纸、竹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采茶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玉兰在北京奥运会赛艇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成为九江市夺取奥运奖牌第一人。
民生工程的投入在逐年加大。瑞昌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抓手,启动了18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达到12余亿元,包括投资3.5亿元的瑞码大道及文化艺术中心、人民公园、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