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在逐渐增强。最为明显的就是,近几年由于韩国等地PTA企业在亏损压力下负荷走低,我国市场中的外盘货源几乎被国内新增产量全部替代。
据华瑞信息(CCF)分析师徐婷婷介绍,2015年我国PTA(含QTA)进口总量仅在70万吨左右,国内PTA进口依存度进一步下滑。
回顾历次PTA的减产挺价,每一次都只能短暂稳定市场,失败的背后反映的是行业缺乏强有力的联盟,逸盛石化也只能是“大而无力”。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PTA行业并不能指望逸盛石化来当“救世主”,解决办法只能是企业集体走出去,向外输送过剩产能,或者等待时间来优胜劣汰。
“国内PTA市场的变化加速了全球PTA产业的优胜劣汰。”徐婷婷表示,对国内生产厂家而言,基于生产上的竞争力优势,要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自然要先将不具备成本、地理优势的韩国等货源挤压出国内市场。不仅如此,在与原料PX供应商的ACP(亚洲合同价)谈判中,今年我国企业也展现出了很强的自信和充足的底气。
“在2013年以前,PX是典型的卖方市场。从2014年起,由于亚洲地区的PX新装置不断投产,PX的紧缺程度逐渐下降,加之我国PTA行业规模不断集中,买家的话语权逐渐增强,PX的利润不断走低,买卖双方的地位也更加平等。”戚明之说。
不可否认,逸盛石化在行业中的“巨头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实至名归的。“对PTA行业来讲,需要龙头企业团结整个行业的力量。”翔鹭石化的相关人员坦言,逸盛石化有着行业“老大哥”的责任担当,在翔鹭出现事故之后,积极生产PTA帮着翔鹭交合约货,从这一点来看,团结让市场在逆境中看到了希望。
“我们期待逸盛石化的探索能带动国内PTA行业的发展,在与国外PTA工厂竞争时不再各自为战。也希望在下游聚酯企业困难的时候,逸盛石化也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上述人员表示。
当前,PTA产业已进入后产能过剩时期,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行业资源、优化配置进入攻坚阶段。对于PTA生产企业来说,发挥规模优势、利用金融工具增强企业经营活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逸盛石化的示范效应恰恰能够在市场上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经营范围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维持企业的低成本优势,进而在行业洗牌进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灵活运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点价交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减轻企业经营压力。”福能期货分析师魏琳表示,期待通过逸盛石化“龙头效应”的带动,我国PTA企业能走出行业发展的低谷期,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获得定价权以及推动PTA期货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对逸盛石化抱有一定期待的同时,也有部分市场人士提出了一些质疑。在整个行业深陷过剩泥沼以及经济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单独一家公司就可以挽回颓势了吗?
逸盛石化去年10月开始出手在现货市场采购,以稳定现货价格,但是在12月初原油跌破40美元/桶并开启新一轮跌势以来,逸盛石化主动放弃了挺价策略。
“虽然逸盛石化在国内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是在行业过剩的背景下,难以与同属‘难兄难弟’的其他PTA生产企业形成抱团取暖、守望相助的合力,‘自我的救助和牺牲’反而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此外,原油价格的系统性下跌风险也不是逸盛所能掌控的,PX的定价权也在外部,逸盛石化所做的挺价努力,只会对市场短期内形成支撑。”中原期货分析师才亚丽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