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纺织科技 » 六年沉淀 国产PPS纤维一鸣惊人

六年沉淀 国产PPS纤维一鸣惊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0-05-25  来源:中国纺织品网   浏览:577

  5月25日讯 刚下过雨的成都,空气中仿佛能挤出水来。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阳公司)总工程师戴厚益带着记者来到得阳公司厂区。“这个项目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总算研发成功。”听说记者要采访“国产PPS(聚苯硫醚)树脂、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负责项目研究的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及得阳公司的相关人员,齐聚公司厂区,开始向记者讲述这一高科技项目诞生始末。

  “得阳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精诚合作,历时6年,将一个被国外长期垄断的产业成功实现国产化。”戴厚益说,最终,这一高科技项目在2009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纺织之光”科技奖一等奖。

  环保压力增大

  PPS纤维需求增加

  随着国家对粉尘和尾气等污染源的控制力度加大,从2004年1月1日起,火电厂及其他行业的燃煤锅炉执行50mg/m3的排放标准,为达到这一标准,滤袋除尘成为主要的除尘方式。而由于都市废弃物焚化、燃煤锅炉排放以及电厂的烟气排放对滤袋的材料和功能性要求极高,PPS纤维作为高温耐腐蚀滤袋主导制造材料的聚苯硫醚纤维在国内的市场已经形成并逐年扩大,需求量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产品供不应求。

  但PPS纤维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据调查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Phillips公司就已经取得了PPS的专利。1979年合成出适于纺丝的高分子量线性PPS树脂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商标名“Ryton”的PPS材料投放市场,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在1985年以前,美国Phillips公司一直垄断着PPS的生产和市场。

  在Phillips公司的专利到期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日本公司纷纷建立了树脂及复配料加工厂,东丽公司、东洋纺公司、吴羽公司相继进行了PPS纤维的开发,成为PPS纤维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最主要供应商。

  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PPS纤维。1990~1996年四川省纺织工业研究所与四川大学等单位合作结合国家“863计划”研究开发PPS纤维,先后列入四川省科委、四川省计委、原纺织工业部的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计划,并通过验收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清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也先后对PPS纤维进行了研究。但无论科研院所还是厂家,都只建起年产几吨至几百吨的小型试验生产装置。

  真正打破国外对PPS纤维垄断是在2008年。当年1月11日,由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承建、以国产PPS树脂为原料、国内最大规模的5000吨PPS纤维生产线,在得阳公司建成投产。并在当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顺利纺制出PPS纤维。经检测,纤维性能优良,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技术水平。以此为标志,国产PPS纤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精诚合作6年

  5000吨生产线扎根得阳

  2007年,得阳公司建成了国内最大的6000吨/年PPS纤维级树脂生产装置。以此为基础,得阳公司希望在PPS纤维产业化方面也有所作为。2003年,在经过长时间接触后,得阳公司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达成共识,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协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负责PPS纤维的技术研发,研发成功后与得阳公司签订生产合同,实现量产。“国产PPS(聚苯硫醚)树脂、纤维产业化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正式上马。

  2004年底,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利用国产的PPS树脂,批量试制出PPS短纤维。在中试放大过程中,成功完成了PPS纤维纺丝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的开发,纺制出PPS短纤维,并加工成过滤袋,应用于烟道过滤系统,经两年多的在线运行,得到了用户好评。中试放大的成功,为千吨级短纤维生产奠定了基础。

  戴厚益说,设备安装方面,公司快马加鞭,2008年1月,千吨级短纤维生产线完成全部的设计、建设和安装调试,并一次投料成功。经检测,产品在力学性能和耐热、耐腐蚀性能等方面接近或超过日本进口产品。戴厚益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PPS纤维的研究究竟解决了哪些难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熔纺研究室主任黄庆给出了答案。

  他说,“PPS纤维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和阻燃性能,现已被国际公认为燃煤电厂烟道气袋式除尘的首选滤材。同时,在航空器的阻燃隔热、电子工业的介电绝缘等广泛的民品与军品领域得到应用,成为高技术纤维的重要成员。”正是这些优越的性能,让PPS纤维成为制作滤袋材料的不二选择。

  这一项目,通过高选择性、高活性、易分离复合催化剂技术和气、液穿流及复式搅拌混合技术,实现了聚苯硫醚的全封闭纯化,提高了装备效能及产品纯度,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生产技术的突破。项目组首次建成国内第一套采用工程放大设计的错流式缩聚反应釜,保证产品具有稳定的高分子量和窄分布;同时从完全的单釜间歇式生产发展为多釜半连续工艺技术,大幅度提高了装置生产能力。

  在硬件开发方面,项目创造性研制了连续化去硫关键装置、专用螺杆挤出机、高温热媒箱体和高温高压联苯长丝专用箱体以及高温多段牵伸机等聚苯硫醚长丝专用关键设备,保证了项目工业化的成功。

  2009年,该项目通过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姚穆等9名行业资深专家鉴定,最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评为“纺织之光”科技奖一等奖。“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封锁,具备了自主研制生产高性能聚苯硫醚纤维的能力,为化工分离、军工,特别是环保工程中的高性能纤维制品生产创造了条件。”戴厚益说,该项目立足于成套技术的完全国产化,形成了“树脂开发––纤维开发––下游应用”有机结合的完整技术链条,为国内高技术纤维的开发提供了全新模式。项目的成功,对我国化纤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