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纺织科技 » 中国新型屏蔽布可令电磁武器威力衰减999‰

中国新型屏蔽布可令电磁武器威力衰减99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09-12-0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969
  冰封雪冻的帕米尔高原,气温骤然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然而,在海拔4500多米的某团驻训营地,一顶顶被冰雪覆盖的帐篷里却很快温暖如春。随着高原暖风机的开启转动,10分钟内,室内温度便上升到了18摄氏度……

  “整个冬天里,3000多名官兵无一人冻伤。”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所长张茂功告诉记者,高原暖风机只是该所研制的诸多野营装备中的一项。作为全军唯一承担野营装备、仓库装备、抢修抢建装备和工程伪装技术研究的科研单位,该所成立50年来共完成重大科研项目400多项,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91项,其中70多项填补我军后勤装备空白,装备部队近50万台套。

  从1000米到1米,信息窃取几乎成为不可能

  2006年的北京,一顶看似普通的帐篷展开,总后廖锡龙部长带着一部手机刚刚走入,手机屏幕上的信号便消失了。这顶帐篷就是被三军誉为“信息保护伞”的电磁屏蔽帐篷。

  现代战争中,电磁武器被称为“超级杀手”,一旦遭受它的攻击,指挥通信系统将陷入全面瘫痪。针对这一威胁的防护手段,曾是我军的一个空白。2001年,由建工所所长张茂功、高工韩建军领衔组建的攻关小组,向该领域发起冲锋,“但要攻下这一技术保垒,可谓困难重重。”

  当时,掌握这一先进技术的国家严密封锁信息,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而这个项目本身又极其复杂,涵盖野营住房、特种纺织、电磁防护、环境控制等多个专业,技术要求很高。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攻关小组决定强强联合、军地联合。

  在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协助下,经过6年反复研究试验,一种高性能电磁屏蔽布终于诞生。用这种材料做成的帐篷,可以使帐篷外电磁武器攻击的场强衰减到原来的千分之一以下,防信息泄露距离从1000米降至1米,“信息窃取几乎成为不可能。”

  “面对高科技条件下的战场,科研单位瞄准的必须是世界军事前沿。”所长张茂功说,“未来战争怎么打,科技攻关立项就要怎么搞,要在前沿性、战略性,特别是高新装备和技术上下功夫。”

  军事工程伪装是世界性难题。从2002年开始,建工所总工程师陈宏书牵头组建科研团队,5年中提出1000多个设计方案,3万多种实验配方,终于突破了伪装材料耐候性不良和仿真性差两大难关,研制出3个系列、32个品种的防光学、热红外和雷达等多波段侦察的工程伪装材料。这些成果应用于多项战备工程,目标被发现概率由伪装前的92%降至33%。

  从生态厕所到轻便床垫,一半以上的灵感来自一线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大批子弟兵集结灾区抢险。由于人员众多,如厕成了问题。“小麻烦还好解决,大问题只能凑和。”在灾区,随处可见彩条布搭起的临时公厕,不仅不方便,还给灾区防疫带来很大压力。

  看到这种情况,建工所科研人员花费两周时间,研制出了环保野营厕所,缓解了部队野营如厕难题。他们又根据部队驻扎人口密集的区域特点,利用生物细菌分解原理研制出了野营生态环保厕所,这种厕所使用后没有任何污染,且轻便、灵巧,一个厕所可以满足30~40人次一天的使用。

  “我们搞科研,就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建工所副所长程志军说,该所一半以上的科研项目来自基层一线的调研。每年,建工所都要派技术人员深入部队,重点解决保障中的“瓶颈”问题。在建工所,从所领导到普通科研人员,几乎每个人都深入过边疆、海防进行调研,执行各种任务。

  “所里从来不以能否拿奖作为科研立项的标准,每年,不能拿出来评奖的项目大概占到了30%,但对部队战士来说,它们件件都是方便、实用的好项目。”

  我军长期使用的棉帆布帐篷,冬不保暖,夏似蒸笼,成本却很高。农民含辛茹苦种一亩地棉花,只够做一顶帐篷,而且只能用9个月。沉重的帐篷携带、展开时也很费力。

  建工所野营装备研究室经过研究,首创帐篷动态仿真数学模型,大大缩短了帐篷研制周期。新型折叠式网架帐篷,展开、撤收像撑伞一样方便,6个人1分钟就能架起,5分钟内撤收完毕。

  一次,建工所参加部队演练时,参演部队领导提出一个现实的棘手问题。部队机动时,光拉睡觉用的床板,就占了整个运力的四分之一。这个问题肯定需要解决,但研究一个小小的床垫无法立项,研究了半天又报不了奖,一些科研人员提不起劲。

  所领导说,不能讲价钱,提条件,只要是部队需要的,再小也要干。仅用3个月时间,他们就研制出一种体积只有书本大小、重量仅800克的充气床垫。这种既防潮、通风,又隔热、耐寒的床垫,替代了笨重的铺板,大大节省了运力。

  从军营到藏区,军队科研处处都有用武之地

  2008年初春,美丽的甘孜州康定县塔公草原,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启动仪式上,一个个轻便精致的多功能水袋格外引人注目。这种水袋收放自如,不用时可以叠成一块布,非常适合牧民使用。

  看到藏民喜悦的眼神,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告诉他们:这个东西不仅好看实用,还是部队的高科技产品,是解放军专门为藏区牧民设计制作的。水袋所使用的材料,无毒无味,还有着在高原耐寒耐热的高科技性能。这种特殊的“塑料布”1997年开始立项,2004年正式定型,它使我军软体水容器装备得以升级换代,结束了此类织物依靠进口的历史。

  军队科研成果为民所用,在建工所处处体现。

  1998年抗洪期间,为解决东北地区军民御寒急需,建工所一个月内将1.3万顶帐篷送达灾区,并组队赶赴灾区进行技术服务;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为确保建设大军的野外宿营、供暖,铁路修到哪里,建工所就把装备保障到哪里,把服务跟进到哪里。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赶赴前线的60多名建工所官兵风餐露宿,转战万里,维修保养装备3700多台件,为灾区建起13个淋浴站,累计保障灾区军民洗浴20余万人次;后方官兵、职工筹措发运37节车皮救灾物资,完成4.7万台件装备、800万米帐篷布的应急生产任务。

  出人意料的是,救灾结束后,建工所却没急着评功授奖,而是将自己研发的153件野营装备拉进秦岭深山,针对抗震救灾中暴露的问题马上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装备的综合保障效能。

  在他们的努力下,一系列新型装备和技术投入使用,使我军的野战保障逐步实现了由生存型向生活型、由静态型向机动型、由单一型向集成型的重大转变,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后勤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后一位副部长来到建工所检查工作,临走时留下两句话:人员少、成果多;单位小、贡献大。近年来,该所承担科研任务每年都在70多项,涌现出总后科技“银星”张茂功、程志军、赵永平、韩建军,全国劳动模范魏东宏,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贾海斌等一大批先进典型,该所也两次被中央军委荣记集体二等功。(中国青年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