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提示:义乌市帝宏家纺有限公司是我市2012年度成长型企业之一,创办不到3年,业绩屡创新高,2011年上缴税收183.8万元,2012年增长至277.8万元,今年则前4个月就已上缴税收150万元。“帝宏家纺”高速增长的案例,或许会让人们对义乌家纺行业的前景充满期待。但该企业掌门人陈德吕的一番话,却令人感受到了我市家纺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经营大户不断流失,市场竞争力大大削弱;产业支撑力量不足,行业发展后继乏力。”
从事床上用品批发的浦江籍经营户周先生,在宾王市场经营时年销售额最高曾达到2000余万元,在经历业绩连年“缩水”后,如今的销售额只及当年的1/10;一批以购销为主营方式的业户依托义乌市场成长后,纷纷向专业性强、配套齐全的绍兴、南通等地集聚;行业企业受土地等资源制约,成长空间被压缩,产业支撑作用无法有效体现……
笔者在与业内人士交流中,听到了很多与陈德吕所持观点相同的说法。在他们看来,义乌家纺行业应对挑战已经刻不容缓,这当中,不仅需要行业经营主体主动求变求新,更渴盼来自政府层面的有效扶持。
义乌市场的成长史表明,有强劲产业支撑的行业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义乌家纺行业这些年不进反退的事实,则反证了这一规律。事实是,与市场上的其他优势行业相比,家纺行业多年来未形成产业集聚优势,大多数经营户以购销为主营方式,与国内一些知名专业市场相比,市场竞争力不强。
业内人士有关“来自政府层面的有效扶持”的吁请,正是基于当前家纺行业发展现状发出的,也是致力于做强做大产业优势的行业骨干的心声。
如“帝宏家纺”目前正在多方努力,谋求其“年产700万条抗菌保健功能型绗缝(法莱绒)毛毯系列产品产业化投资建设项目”落地。该项目总投资2.1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3亿元,需要建设用地50亩。陈德吕说,加强对行业的产业支撑,实现产业规模化、产品科技化,是义乌家纺行业再创辉煌的必然举措之一。但令他头疼的是,自己的建设项目根本无地可落,因为企业连现有的7000余平方米厂房还是租用的。
在我市家纺行业里,和“帝宏家纺”遭遇同样困顿的企业不在少数。一方面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客户关系进一步稳固,订单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企业产能空间严重受制,新产品研发、新项目投资因无地可用一拖再拖。正如陈德吕所说,“商机稍纵即逝,我们心急如焚。”当企业的发展需求与外部条件产生矛盾时,他们自然将寻求支持的目光投向政府部门。这种时候,“来自政府层面的有效扶持”,关乎一批企业的未来,关乎一个行业的命运,关乎一个产业的兴衰。
市场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不我待。在产业集聚优势不强、企业发展空间不足、行业走向略呈颓势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尤应保持高度警醒,及时出手,充分调查、深度研究,迅速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扶持。就家纺行业当前面临的问题而言,回避和选择性忽视都可能会贻误良机,尤需敢于直面的勇气和勇于解决的决心。
陈德吕说,义乌家纺业虽然企业绝对数量不多,但大多已经成功走上了产品差异化、个性化的道路,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整个行业具备扩张和升级的基础和实力,“正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期盼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包括生产用地、产业政策、市场布局等。”
义乌家纺业要想成功应对挑战,需要各方形成合力,缺一不可。这合力,需要以“帝宏家纺”为代表的一批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夯实产业基础,强化产业支撑;这合力,需要政府各相关部门有的放矢,加强引导和扶持,优化行业环境;这合力,需要各方主体重拾信心,创新求发展,再造行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