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某次会议现场偶遇了70岁有余的崔浩然先生。崔老不仅是某印染杂志的副总编辑,还是常州新浩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记者针对技术专家如何能够创业成功,产学研用如何促进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等问题采访了他。
记者:您当初为何会选择自己创业办工厂?
崔浩然:我的创业很大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我退休没多久,孩子们就面临了严峻的就业危机,他们相继下岗。我和孩子们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找一个好的营生,我的女儿提出一个建议,就是自己办一个印染工厂。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我在印染厂做了40多年的总工程师,关于印染设备、工艺参数等问题都比较了解,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产品质量检测我都可以把关。我当时也认为自己创业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因此在1999年,我就筹借了300多万元办起了新浩印染公司。
记者:您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难题?
崔浩然:创业前期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当初的资金少,贷款也比较难,印染设备都比较昂贵,一部机器就需要100多万元,买不起设备,不过由于我在无锡的印染厂工作了很多年,我参与过很多印染设备厂建厂初期的技术支持工作,因此和设备厂负责人比较熟悉,他们也信得过我,同意我分批支付设备款,当面料销售完毕,现金回流后我就支付一部分钱给设备厂,就这样经过3年多的时间就把欠的钱完全还清了。
在办厂过程中,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员的社会交际能力普遍较差,我在实验室呆了40多年,每天面对的是瓶瓶罐罐和化学试剂,和人打交道很少,尤其是和生意人、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机会更少,这也是我不能忽视的短板,好在我的大女婿是一个很善交际的人,现在的销售和与其他政府部门沟通的事情都是他在做。因此建厂后,我基本还是在生产一线指导,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记者:您认为技术专家创业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崔浩然:技术人员办厂的最大优势就是对自己的产品心里有数,什么样的工艺参数、生产条件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满足外销的标准,因为技术人员有技术积累和经验,可以少走弯路,技术人员心里清楚应该怎样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像我在几年前就开始使用一步染色法替换两步染色法,像最简单的涤棉染色,涤纶需要130℃的高温高压染色,染完以后经过漂洗,洗干净后再进行棉的染色,能源、水、电、气的浪费非常严重,经济效益很差,经济效益远不如一步法染色。
我认为技术人员最擅长的是技术,对整个技术的理解比较通透,而对市场的把握度不够。技术人员倾向于认为自己的成果是天下第一,将来肯定会大卖。事实上,从科研到市场,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很多,包括市场推广、资本、政策、产品的实用性等。
创业先要创新,这就直接涉及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即走技术服务、技术入股、孵化企业之路,在工艺、装备、品质上寻求创新点,技术指标决定经济指标,技术创新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立足,这也是技术人员创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可以明显提高一等品率,降低返工复修率,提高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创业成功是诸多因素推动的结果,创业也不是简单的一蹴而就,而是厚积薄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首先,创业要有思想,即从实际出发、抓住自身特点,寻求符合自身发展的创业模式、锻炼创业思维,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次,创业要有目标,即创业要立足实际、找准市场定位,在选题方面注重实践性、可行性和发展性,减小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甚至商业运营模式的阻力;最后,创业要有行动,即创业贵在坚持,其成功取决于付诸行动的程度,有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将思想转化为实践才能创好业。当然,良好的环境,包括内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社会与思想环境等也是必要因素。
记者:现在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您认为产学研用对行业成功转型有何促进作用?
崔浩然:国家现在大力提倡走产学研用道路,而且纺织行业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学科作为应用型学科,通过走产学研用道路可以有效地提升纺织企业的竞争力,我认为产学研用对企业最显著的作用就是可以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资源,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有利于企业构建高素质的人才资源结构,专业而适用的人才资源已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源。
通过企业主动与高校的合作,不仅能有效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更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企业对自身所需人才的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直接反映到教学计划中,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对企业未来的人才供应及素质提供保障,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用人难题。有了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优势,纺织行业成功转型升级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