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行业的“潜规则”,很让消费者头疼。因为“潜”,有时让你能感觉到它,却又无法真正触摸到它。为了减少被 “潜规则”,我们就应该对这一现象有所了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回扣已成家装行业潜规则
回扣,已经成为整个家装业界不可回避的顽疾,也是家装行业“潜规则”之一。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往往会以价格更便宜来诱导消费者,从而将消费者引到一些有高额回扣的装饰材料店面,顾客一旦与商家成交,他们便从中获取高额回扣。瓷砖、橱柜、地板、洁具、墙纸、涂料、木门,甚至软装饰等几乎所有装饰材料种类都有回扣现象。
从事装修工程多年的周师傅向泸州(微博)晚报记者曝光一些行业黑幕:“在装修行业内,有的设计师或者项目负责人回扣可以拿到10%-20%,有些甚至更高。”
周师傅来自农村,在泸州从事装修工作已经四五年了。据了解,这些年他都是在帮装饰公司干活,每天靠手艺和力气可以赚到两百多元。时间长了,他了解到装饰公司的设计师都在与建材商家相互“合作”,有的建材价格比消费者自己去市场买的价格要高出10%以上。而设计师或者包工头在材料商处拿回扣少则几百,多的高达几千元,比自己所挣的工钱还多。
很多业主在与装修公司讲定装修工钱后,有的业主可能不懂或为了省心,委托装饰公司帮助购买装修材料,这时施工人员会尽量多报需求量。比如电线,本来10圈足够,装修人员可能开出15圈,这样,他们就可以多拿提成。有的业主采取自购建材,装修人员会推荐品牌货,然后带消费者去选购,商家也会给其 “好处费”。更为恶劣的是,一些包工头还在材料上做文章,以次充好不仅给业主造成了经济损失,对整体装修的效果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周师傅说,他为很多公司做过装修,对这些情况很清楚,他不愿看到这些“潜规则”造成很多无谓的浪费,更不愿看到很多人赚昧心钱,所以说出这些内幕。
回扣是材料商无奈的选择
业内人士都知道,吃回扣是市场“潜规则”。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办法控制回扣问题。部分商家只能以举办团购等薄利多销等行为来抵制。但是部分材料商和设计师或项目经理已经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旦介绍客户购买材料,都会给返点,这也是回扣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方是需要顾客,一方通过介绍顾客获得回扣,这种现象就是“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那么材料商真的能依托行业“潜规则”而把自己的品牌发展壮大吗?记者采访一位曾接受过“潜规则”的材料商。他告诉记者,“回扣是个无底洞。今天你给设计师10个点,明天有别的同行给20个点,后天还有更多。那么你是增加还是不增加?增加吧,产品价格太高,很容易把顾客逼走;不增加,设计师就带客户去回扣更多的店面。另外,有的设计师越来越贪心,根本不考虑材料的花色、品种、质量等关系到业主利益的问题,仅仅考虑回扣的多与少。有些花色不适合的材料被用到业主家里,当业主使用起来才发现材料有问题,这样反倒使我们的品牌口碑受损。所以,与其费很大的力气抓这个烫手的山芋,不如我们通过其他渠道寻找业主。比如把这部分费用投到主流媒体,广泛宣传品牌的优势,让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更多。”
“回扣”现象让大家都很受伤
在“潜规则”的过程中,消费者无疑是“受害者”、“埋单者”,但一种有趣的现象,也颇让人感到无奈。虽然设计师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的同时拿有高额回扣,但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师推荐的好处与实惠,在购买材料过程中,设计师帮消费者谈的低价格消费者自己根本没办法拿到。因此,消费者大多不会意识到设计师拿了回扣,反而认为设计师为自己讨来了“大实惠”。即使一些消费者知道了,也无可奈何,有的甚至不愿再追究。
有家装业内人士坦言,随着近几年家装行业的崛起和消费者装修意识的提高,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期望和依赖家装设计师来为自己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居环境,家装公司也越来越依赖设计师来“撑门面”、“揽生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设计师在成为行业精英的同时,也有了吃回扣的“资本”。
泸州某家装公司负责人私下透露,现在,装修公司都为消费者提供材料展厅,其实消费者在装修公司就能选购材料,而设计师将消费者带向外面的材料商,对于装修公司来讲,也是一种利益损害。加之,出了质量问题,消费者也不会追究设计师、材料商的责任。因此,不少装修公司出台有“禁止设计师私自带客户购买主材”的规定,以限制设计师吃回扣的现象,但实际效果微乎其微。
业主需掌握选材主动权
在采访中,虽然装饰企业、材料商都坦承“回扣”这是个普遍问题,但也都坦言目前并没有好的监管办法。业内有识之士认为,家装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行业内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装修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热衷类似的赚取回扣。吃回扣行为放在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信用指数必将下跌,其市场也将越来越小,甚至被淘汰。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装修公司都在积极打广告、做宣传、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摒弃回扣、重视信用,千方百计想把自己的企业与品牌做大做强。
某材料商建议,在目前现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业主只能通过多了解材料的品牌和价格、有选择地听从家装公司的建议来减少自己被“潜规则”的机率。例如选择价格透明的品牌,货比三家。以及多参加商家搞的大型促销、团购等活动。(泸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