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装备,虽然纺织工业提供不了坦克、大炮、导弹、火箭等现代武器装备,但毫无疑问,军事力量也有纺织行业的一份贡献。军用常服、礼服、普通工作服、生活用纺织品等军队里使用的一般纺织品更强调功能性,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是各国纺织科研人员的重点攻关研究对象。而包括防弹衣、防化服、导弹推进剂防护服、核生化沾染防护服、防酸防碱工作服、阻燃作战服、迷彩伪装服、电磁辐射防护服等军用特种纺织品是军人抵御各种武器损伤和各种恶劣自然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
军用纺织品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脉络是什么?纺织企业又应该如何参与到军队建设中来?这一期,让我们走进军营,走近军用纺织品。
军用纺织品是什么?
军用纺织品可不仅仅是当兵的所穿的军装和所盖的被子。
“目前军用纺织品种类很多,品种可达上千种,但是要分类的话,大概可以分为四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所长张建春介绍说,军用纺织品包括常服、礼服、工作服和防护类服装。
常服主要是平时工作时穿着,外穿常服与常服上配备的各种服饰;礼服主要是重大礼仪场合和外交场合穿着,与常服最大的区别在于加戴了授带。
而工作服主要是各种特殊工作场合穿着,这类服装所用材料通常都有功能性,如油库的防静电服,舰船上的防火服。
防护类服装,主要是针对战场士兵可能遇到的伤害研制的服装,以防弹、救生为主要功能,如防弹衣、救生衣、阻燃作战服等。
军装发展五阶段
目前,军用纺织品已经发展到第五个阶段精良化阶段。第一阶段是统一着装阶段,第二阶段是统一单一着装阶段,第三阶段是统一多制式着装阶段,第四阶段是较精良阶段。
当然,上述的种类只是当下的分类。张建春对《纺织服装周刊》记者介绍,我国的军用纺织品已经发展了好几代,目前已发展到第五个阶段。
他说,解放战争前,我国的纺织工业集中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军队完全靠缴获衣物和自己动手解决着装问题,衣服谈不上规整,款式差别很大,属于不正规阶段。建国后,人民军队有了真正统一的军装。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兴建了不少纺织工业基地,但仍然不能满足军队日益增长的军服需求。而这个时期,则属于统一单一着装阶段。
1955年军衔制的实行,首次打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只有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标志着军服正规化的开始,但当时部分礼服的面料还要从苏联进口。这个阶段是统一多制式着装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领域有了根本性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世界瞩目的纺织品生产大国,在产业链的系统性、完整性、先进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这时的军用纺织品则为较精良化阶段。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纺织大国地位逐渐稳固,新的军用纺织品研究和开发处于高峰段,新的军用纺织品装备跟国外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还根据我国实情逐步开发一些新的,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纺织服装产品。精良化阶段现在则成为趋势。
纺织国防相互促进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纺织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了1300多种复合材料、40多种特种纤维,满足了国防建设对纺织品的需求。军事工业中的高新技术向民用领域的扩散、转移和产业化,对带动纺织业的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军队、国防建设与纺织工业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良好的纺织工业为国防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新的军工纺织品的开发对纺织工业的提升换代起到促进作用。
回顾历史,因为军事的需要,间接也促进了中国纺织行业的机器化大生产。
据《中国纺织发展史》介绍,鸦片战争以后,有些当权人物认为中国失败的原因在于武器不良。因此从19世纪60年代起,逐步兴办了官营军事工业。
1870年代以后,又扩展到了军用纺织品生产。如左宗棠办的兰州织呢总局,于1880年投产,这是中国除缫丝以外第一家采用全套动力机器的纺织工厂。但机器购自外国,聘请外国技师管理生产,产品直接供应军需。
“而如今,纺织品在部队装备方面,纺织纤维制品是仅次于钢铁材料的第二大装备品,对保存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和特殊的作用。”张建春说。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纺织大国,目前世界上50%以上的纺织品产自中国。在军队里,纺织品是除武器装备外的第二大军队装备品,单兵、武器、舰艇等多方面都涉及纺织品。所以强大的纺织工业是我国建设强大国防的重要基础,纺织工业为国防建设做了巨大的贡献。”
建国以来,纺织工业为国防建设提供的各种纤维、面料、绳、带、线、篷盖材料、降落伞绸、包装及填充材料等均以亿米或万吨计算。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纺织科技人员研制成功了1300多项复合材料、40多种特种纤维,满足了国防建设对纺织品的需求。
而军队防弹装备的研发不仅促进了纺织、冶金、化学、机械工业的发展,防弹装备转为民用后,为有合法需求的公安、检察院、法院、保安体系提供了服务,又为以上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和产品开发领域。
防护涂层、涤棉阻燃、抗油拒水、防静电、防水透湿薄膜、化纤仿毛等技术都源自军队的研究单位,经过军转民后带动了地方纺织企业参与,采用这些技术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勘探、电子等行业领域。
军事工业中的高新技术向民用领域的扩散、转移和产业化,对带动纺织业的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军用纺织品是如何炼成的?
“常服、礼服的研发已经非常成熟。”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专家介绍,目前工作服也完成了部分攻关,部队也有装备。但是近几年来,原装备的部分品种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或存在技术水平低、档次不高的问题。目前正在立项研究中的项目有灭火服、防蚊虫服、防静电服等。
仍需大力攻关
在防护服方面,据介绍,防护类服装在过去的20年中,主要是作为战储物资进行了部分储备,部队实际发放的较少。现在随着军费的提高,这些装备将陆续发放给部队试用。
这类服装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所用材料均为高性能纤维,目前尚未实现国产化,需从外国进口;或虽已国产化,但性能指标不稳定,不能实现大批量应用。
据了解,过去军用防护服的主要功能是为士兵抵御雨、雪、风、严寒、酷暑等环境影响,使战士能行动自如。随着化学、生物、热核等杀伤性更强的武器、小型侦视装备和传感系统的发展,对军用防护服的要求显著提高。
在现代局部战争条件下,防护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军用防护服的作用就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士兵有效地抵御、防范和抗击恶劣的气候条件及常规、生物和化学战争。
“因为防护服的阻燃抗熔滴性要求高,目前大部分国家通过芳纶1313和棉混纺织物作为作战服面料主要原料,但存在价格高、难染色等问题,目前我所研究的聚酯阻燃抗熔滴的织物有一定的进展。”张建春告诉记者。
军需市场巨大
目前,军工一些领域已经有大量民企的影子,特别是军用纺织品领域,民企的影子显得更多一些。这得益于国家的政策。
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军工领域的若干规定》、《国务院鼓励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规定,非公有资本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进入国防建设领域,参与军工科研生产项目的竞争。
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采购条例》也明确允许民营企业好的产品进入军队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军品市场,这意味着军用装备生产只能由军工厂垄断生产历史的结束,也意味着军品采购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公开化。
同时,纺织品作为军需品的一个重要门类,历来是军队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军品采购的市场化和公开化必将促进更多的纺织企业参与到军工产品研发、生产和成果转换中来,促使更多、更好的化纤及纺织产品进入军队采购之列。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外,军需纺织品这一巨大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讲也拥有巨大的吸引力。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中国现役军人为228.5万人,预备役51万人,准备军人员66万,是世界人数最多的军队。
“我军人数众多,军用纺织品的需求也十分巨大,每一年的产值都达到百亿元以上。”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
军企民企齐开发
这位工程师介绍说,军用纺织品不同于一般的纺织品,无论从材料选用还是款式设计上都与民用纺织品存在巨大的区别。
军用纺织品的适应性明显优于民用纺织品。一种军用纺织材料可能需要适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地驻军的需要,因此在研制时要综合考虑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使用条件对纺织品的要求,有时常常需要牺牲服用舒适性来满足大区域应用的需要。
这个现状也得到参与军用纺织品研发和生产企业的认可。
际华三五四三针织服饰有限公司是专门从事针织服饰产品生产,有几十年为军队提供服务的历史。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李宁军告诉记者,军队对纺织品的要求相对于民品更具体化。“主要是因为军队是个特殊群体,其所穿着的服装具有不同功用,因此针对其功用不同,整体的设计研发亦会不同。”
据悉,军用纺织品的研发模式是:由军队研究所承担军用研发任务,在具体的材料研制、结构设计、系列配套、性能检测等方面,军队研究所根据项目研究需要,寻找国内相关的大学、研究所或企业(国有或民企皆可)合作。
研发过程中可能根据需要支付相应费用,研发出的技术归军队所有,但装备的生产由企业负责完成。研发过程中需根据保密需要,合作双方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合作协议中增加保密条款。
除了与企业、科研所合作外,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目前已经和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希望建立协同一致的机制,潜心研究高科技的产品,广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军用产品的科研和生产,用最新的纺织产品武装军队。
李宁军说,与军方合作后,收益稳定,资金回收更快捷、更规范。不过他也坦言,因为每年军需部门要对军品进行考价,产品价格是按照军队要求执行,所以毛利率不一定高。
企业需要硬实力
当然,与军方合作,也需要企业的硬实力。李宁军告诉记者,企业成功竞标,资质、投价都很重要。
产业链上端的企业们也耐不住寂寞,瞄准了军用纺织品市场。比如位于天津的泰达洁净材料有限公司。
它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军需装备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共同研制的复合熔喷非织造布材料其过滤效率达到99.99%。这种材料的保暖性极佳,且重量较轻,现在已经成为军队指定的保暖填充材料。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先进的技术,公司总经理邢克琪将其归因于合作。“天津工业大学理论性强,擅长基础研究和测试,泰达是生产企业,了解市场,实践能力强,而总后军备研究所属于应用单位,这几年的不断创新正是得力于产学研用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家企业与军方有合作,但是却不参与竞标。“因为公司生产的材料主要是供给给下游的服装商,而军方直接与服装企业接洽,要求产品性能,而服装企业再将意见反馈给我们。”
另外,这些参与军用纺织品建设的企业们也考虑着如何将提供给军方的产品转到民用市场。“公司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而且纵观各行业的军用技术也是在顺着转化为民用的趋势发展的。”李宁军告诉记者。
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对人体无害的生态纺织品已成为服用纺织品的一大方向,而军用纺织品自然更需践行生态、环保。
向绿色环保进发
环保性早就成为了共识。据了解,军用纺织品的绿色环保要求一方面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清洁化(例如采用天然染料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技术、无甲醛交联技术、物理整理技术等)。
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军人健康的重视,例如采用对人体有益(至少无害)的纤维材料如有抗菌作用的甲壳素纤维、竹纤维;天然着色的彩色棉纤维;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Lyocell纤维等。当然,纤维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也成为趋势。
“通常情况下军方对原材料的选择更多的注重于穿着舒适性要求,如棉纤维、莫代尔纤维。”李宁军告诉记者。
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军事代表局高级工程师俞玮表示,与战场防护服装相比,军队的常服、礼服及绒衣、大衣等服装的性能要求,与民用服装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俞玮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军人的服装也应该有更好的美观和舒适性能,能有利于官兵的身心健康,并在穿着使用、洗涤收藏方面具有更好的便利性。
更加突出功能性
军用纺织品里,对功能性要求最为强烈的是防护类服装。这类服装主要是针对战场士兵可能遇到的伤害进行研制的服装,以防弹、救生为主要功能,如防弹衣、救生衣、阻燃作战服等。
它们比军用常服、礼服、普通工作服、生活用纺织品等一般纺织品更强调功能性,有更高的附加值,也是各国纺织科研人员的重点攻关对象。
据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施媚梧介绍,从增强防护功能要求和发挥单兵战斗力的目的来看,军用特种纺织品应该致力伪装功能。在精确打击武器的技术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发现即被摧毁”。由于非常规纤维材料及添加特殊粒子的功能性纤维的成纱能力较差,难以正常纺纱织布,且伪装装备不需要很强的力学性能,故对于非织造布而言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加工方式。
信息化功能也是趋势。未来战场的最显著特点是高技术信息化,纺织品本身尚难实现信息化功能,但可以作为信息化的载体和平台、例如各国竟相研究的生命体征测试背心,有可能采用非织造布作为微型传感器的承载体使用。
还有就是远程医疗功能。在信息化和生命体征实时测试的基础上,利用微胶囊技术将必须的药物存放在纤维中,这种纤维适合于非织造布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在需要是对人体提供药物。
舒适卫生功能也必不可少。基于微胶囊技术,可将相变控温材料、抗菌防臭材料加入到纤维中,以非织造布的形式制成特种军品纺织品,对军人起到舒适、卫生的作用。
链接
■美军的凯夫拉Kevlar防弹内裤。
这种凯夫拉Kevlar内裤一套两件,内裤“protectiveunder-garment”简称PUG,可以为士兵提供基本的裤裆防护;外裤“protectiveouter-garment”简称POG,防护能力比内层要更强。
■军事装备采用的耐磨Cordura面料。
杜邦Cordura(考杜拉)面料,具有轻、速干、柔软、耐久性强的功能性面料,长时间使用也不易变色。而且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更体现在它的抗撕裂强度和抗磨损性均异常出色。事实上,因为Cordura面料的耐用性与强度,全球领先的军队都在使用该产品制造性能卓著的军事装备。
■解放军多功能雪地伪装服。
雪地伪装服以白色布料为主,辅以枯叶、沙漠等米黄色,既吻合雪地、冰面的颜色,又能适应草丛、沙漠等环境,官兵们一卧倒便隐入了雪中。
几十年来,东北部队雪地训练一直靠披白床单伪装,隐蔽性差,保暖效果不好。为此,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专门研制了这种新型雪地伪装服,不仅轻便透气,方便官兵闪转腾挪、匍匐跳跃,而且挡风阻燃,防热辐射,伪装效果特别好,用手轻轻一拍,沾在衣服上的雪水和灰尘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