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为提高财政收入,在纺织业上不遗余力,大做文章,他们最看重的是技术纺织物的研发。印度技术纺织物主要指土工纺织物、医疗纺织物、农业纺织物、保护性纺织物和汽车纺织物。印度自从提出要大力发展技术纺织物那一天起到现在已过去多年。
把西方的夕阳变为印度的朝阳
回顾历史,技术纺织物早在二战时期就已成为纺织物增值的条件。数十年后,印度才出现有组织的技术纺织物开发项目。印度联邦政府在1999年4月1日到2007年2月28日一口气批准了60个技术纺织品项目,总投资达89.7亿卢比,这些项目被纳入技术更新基金计划(TUFS)。在这些获批项目中,55个已得到9.017亿卢比。
印度政府纺织部网站的一则信息说,根据印度“十一五”计划,他们已成立纺织及黄麻工业工作小组,并向中央政府提出建议,已拟定技术纺织品发展计划。但在2008年爆发金融海啸,至今依然在影响全球经济。由于目前的负面环境,他们预计,2014年之前贸易不会好转,抱着这样的想法还是明智的。但迄今为止,印度技术纺织工业依然较其他行业具备优势,包括医学纺织品、卫生纺织品,例如尿布等,非常有利于纺织工业的多元化发展。
经印度政府赞助、由ICRA管理咨询机构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印度技术纺织工业是一个朝阳工业。技术纺织工业将呈现两位数的增长。织物开发领域、应用产品转换领域都存在机遇。但是经济形势严峻,纺织工业很难吸引到大笔资金,而集中发展高附加值的技术纺织业则可为小型投资商提供机遇,因此,印度政府认为,今后几年技术纺织工业的增长是切实可行的。由于这是一个巨大的领域,必须坚持长期输入最新信息和资金,印度决定由政府来主导这一产业的发展。
印度着眼于技术纺织物有着深刻的背景。全球纺织媒体认为,无论是新兴经济体还是发达国家,开发技术纺织物可提高国内约5%的GDP增长点。而印度声称,倘若技术纺织物迅速发展,那么它可给印度纺织业带来20%的提升空间。这或许是印度看好技术纺织品开发的最直接原因。
印度技术纺织物究竟如何
尽管有许多人怀疑20%的提升空间,但印度政府在这方面不惜血本加大投入。笔者发现,印度此举是为了提升印度的纺织业发展空间,也是为了提升国内劳动力价格的措施,提升印度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过去十余年间,印度开发技术纺织物的意识十分强烈。可是,无论是公共还是私立的企业,都感觉那种不切实际的做法与他们的实际水平难以合拍。在印度纺织业专家看来,印度业界应注重两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分析与开发技术纺织物市场;其二是适合终端用户使用水平的技术纺织产品。
事实上,印度技术纺织物市场方兴未艾,但完全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与各行各业的投入。特别是印度的土工纺织业,它特别需要政府的扶持。土工纺织业属于国内基础设施项目必备品,并且使用量巨大,尤其是交通设施特别需要,如大坝、公路、高速公路和铁路。倘若提高土工织物的技术含量,那么它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好处。印度纺织部希望该国交通部和其他部门最大限度地购买本国的土工纺织品,但是其他部门响应并不积极。
而这一切必须依据印度的国情和条件。由此,印度尤其需要有关土工织物的数据库,其特征和给基础设施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实施则需要在一个五年计划中完成。由此,土工织物业的发展将成为印度国家基础设施现实性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
印度人认为,若没有可信赖的国家数据库,要认真权衡印度各部门的整体需求和终端用户,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它能准确定位技术织物的消费市场究竟有多大。换一句话说,数据库能准确定位技术织物的终端用户,包括其消费水准。
印度技术纺织物的成功路径
印度技术纺织物的生产主要依靠大众,但要经政府的认可与接受后才能获得整体采购。也就是说一旦获得政府通过,也就拥有了市场准入。但在消费者产品领域,却采取担保制,而驱动生产的力量则来自“成本”。
市场驱动商务,几乎任何行业领域都不例外,印度人对此深有所悟。但印度技术织物工业与国际很不一样。国际上把技术纺织物分为12个领域,但作为市场驱动力,印度仅有3个,其一是政府买家;其二是机构购买者;其三是消费者个人。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政府、国防;而机构买家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企业。只有消费者产品的定价才是完全依据成本核算。而消费者技术织物的市场却是持久存在的,尤其是卫生医疗产品,主导着市场并引领着发展方向。
然而在印度,尽管消费者产品的开发,大大帮助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但成本效益意识和讨论的话题十分有限。而由于成本的问题,人们习惯于购买价格低廉产品。如尿布、失禁用品、女性用品和卫生护理用品。这样的需求是很难将该行业推向前去,从而刺激增长。其次,国家对技术纺织物的最大需求却依赖于十分准确的经济技术数据和可行性做后盾,否则很难获得巨大的投入。印度的这一领域的发展就显得杂乱无章。唯一可信赖的是政府的军需预购计划。印度国防部每一年都要列出采购大单,纺织工业依据订单生产,并加以评估。
因此,印度技术纺织业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开发消费者技术织物的市场,既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又要考虑政府采购的所需。只有这样才能独辟蹊径,走出一条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