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家用纺织 » 王天凯:棉花政策导致纺企用棉减少

王天凯:棉花政策导致纺企用棉减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3-08-29  浏览:2

  市场内需不足,企业库存压力大,中小纺织企业面临困境,如何突围?传统纺织工业如何适应新的变革?相关政策将如何变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走进访谈直播间接受了新华网记者采访,畅谈行业现状和应对之策。

访谈现场

  内需不足,中小企业宜做精做专

  记者:最近一则报道,去年衣着内需销售不太乐观,很多企业存在库存的现象,不知道您对这样新闻和消息怎么看?

  王天凯:去年至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增速平缓,但消费需求不足,对纺织企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国际上一些知名咨询公司的分析报告认为,消费品行业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巨大市场,把握好由于地区差异以及年龄差异对消费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变化,是企业突围的关键。做企业一要看长远,二要把好时机,三是产品针对性要强。

  记者:现在的局面是优质资源越来越集中到大企业,中小企业怎么办?如何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把他们带动起来?

  王天凯:从这几年发展来看,我们资源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大企业优质资源比重增加,中小企业资源短缺。未来纺织产业发展趋势应该是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大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生存空间。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为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应该是公平连接、共赢发展的区间。中国纺织业现在9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应该面对中小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公共服务,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

  棉花差价大,棉农未得利

  记者:对于纺织行业来说,大家都很关注棉花管理的政策。现在棉花价格国内外差异大,导致了行业总体处于不利境地,很多人呼吁调整产业政策,您怎么看?

  王天凯:纺织行业的不少人一直在反映棉花问题。现行政策初衷是保护农民,因为农民现在种棉花的成本不断在增加,所以国家采取定价收购政策。保护农民的初衷谁都支持,但现行政策和国际棉花价格体制却是违背的。国际上棉花价格是供需关系做决定,我们是国家定价。所以两年收储下来造成国内棉花价格比国际上高了一大块,这两年中间最高差价高到了价格6000块,低的时候也是4000块钱左右,这个价格相当于整个棉花的三分之一左右。直接带来的问题是中小企业开不起来的,市场棉花价格差,导致国内有些企业少用或不用棉花,棉花库存很多。目前放储量达700万吨左右,但新一轮收储又要来了。这个体制实行了两年,财政负担严重,农民没有得到完全得好处,我们认为这样不可行,应该进行调整。

  记者:那么,相关部门有对这一政策关注并重新制定吗?

  王天凯:现在没有改变迹象,一个棉花要八九个部门来共同表态。实行到现在,大家已经觉得压力巨大。有人建议将来采取棉花直补的政策,直接补给农民,保护农民利益。回归市场原有竞争。我希望能够尽快推进这个政策。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现场回答问题

  “走出去”如何“走得稳”?

  记者:您认为目前纺织企业应该如何看待“走出去”的问题?

  王天凯:中国纺织品进一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这是一个趋势。走出去要慎重:

  第一,现在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涉及到棉纺、毛纺、服装、针织、化纤等,既有到东南亚地区,越南、孟加拉,也有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走出去从投资形式也多样化,有做加工基地的,有投资原料基地的,有的是纯粹经营加工的,也有收购了一些国际上先进加工技术等等。总体上是立足于产业链互补的角度。第二,所在国从政治、经济、法律、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各个方面还没有具备中国纺织业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体大量走出去、大量接受的程度。第三,我们企业真正有跨国资源配置能力的企业是少数。现在走出去的企业应该说是比较强的。我们不可能把这样大的一个行业在短期内加工能力都往外搬,如何而是做好自身才是需要认真考虑的。

  中国纺织业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从原料到服装,甚至于纽扣,可能在一个产业园区就可以完成。当然中低档产品加工在不长的时间里会转移出去,原因是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确实比有些国家高得多。这些调整其实是在进行当中,可以到国际上看一下,中低档产品没有中国造的了。

  现在还有一种方式是投资搞棉花基地、羊毛基地,收购国际上的一些渠道以及先进技术,在进口方面加快步伐。

  记者:现在市场上通过标榜一些进口面料来卖高价,是不是我们的进口面料就是优于国产面料?造成这个现象又说明什么问题呢?

  王天凯:我认为现在国内面料和进口面料有差距,但不是普遍的。国内企业一直非常注重面料的开发,在这方面也有很大进展。甚至有些企业做出来的面料国际上都做不出。比如山东鲁艺棉纺厂用鲁艺做的一些面料,价格都要定到几千块一米,达到顶级水平。这就说明现在我们的面料在技术上和国际上并没有技术差距。

  如果说有差距,主要还是在设计上。一是.国内产品在原料的选用、色彩的配比,确实看起来与国际上有差距。二是有些毛纺面料可能在手感当中也不及国际产品。

  至于现在进口面料价格高一点,国产面料价格低一点,这个情况是存在的。第一,我们承认存在差距,但差距不是普遍差距。第二,更广、更全面的角度看待这个差异。我现在去买衣服,不会去迷信进口面料,我认为国产面料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水平。另外,从价格上也不是进口产品就应该比国产的贵。国人现在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不会盲目选择。

  行业发展“瓶颈”是环境

  记者:对于纺织工业来说,节能减排的环保和环境来说是不能规避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王会长您所了解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王天凯:这个问题对我们行业来讲是比较严峻的问题,因为环境问题是纺织行业最为关注的一个产业瓶颈问题。这中间包括大家知道印染,印染行业有大量的废水要排放。从棉花纺纱到做成布,要做印染,做成印染才能做服装,才能做家纺。从这个工业产业链建立起来一直成为瓶颈,如果说前一段时间的瓶颈说印染行业技术不过关或者整理不过关,但是现在技术和整理应该说压力已经缩小,但压力还是很大。应该讲,这个工作政府有压力,企业有压力,行业同样也有压力。政府有排放指标压力,企业有压力。要解决环境问题要投资,解决环境问题要技术,解决环境问题要成本。瓶颈问题不解决,可能会影响整个产业链。

  我们把节能减排列入到我们行业未来转型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来解决,今年我们对一些重点地区开展了调查研究,从行业角度,要把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记者:国际上有没有解决行业环境污染的技术呢?

  王天凯:国际上有,国内也有。比如污水排放,具体涉及到行业来讲,各个企业的产品情况不一样,可能对它来讲,解决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宜,哪个方法对其可用。回到现实,解决环境问题需要投入,也确实涉及到成本,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考虑,又先进、又可用、有节约的技术用到企业里,这才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纺织工业是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我们现在占全球的纺织品贸易大概达到35%左右。这十多年发展,应该说我们在结构调整、科技开发、自主品牌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行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区域结构调整也有相当的效果。科技开发当中关键的装备、一些新兴产品的发展都有比较大的进展。但现在来讲,大而不强依然存在。具体表现为我们增长的模式与投资驱动规模扩张没有完全改变,整个行业还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不高。同时,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就是资源环境因素,中国纺织业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针对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转变,纺织行业专门制定了2010—2020强国纲要。里面讲了四方面:科技、品牌、可持续(环境、节能减排方面)、人才。通过这四个方面最终实现的纺织强国目标。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