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7梦想飞机在全球的销量,不只是波音公司关注,日本的一家纺织公司东丽(Toray)也很关切。
东丽不仅销售纺织纤维,还是全球市场碳纤维的主要供应商。787梦想飞机的主翼、尾翼以及机身都是使用碳纤维制造而成。碳纤维只有钢铁重量的四分之一,但是强度是钢铁的十倍,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运动用品领域。东丽目前是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领域的最大生产商,除了与波音公司合作,空中客车公司使用的碳纤维有50%也是来自东丽。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这个名字听起来十分拗口,它的另一个名字腈纶基碳纤维相对让人更熟悉一点,正如名字所体现的,这种碳纤维的源头是本来主要作为服装用的腈纶,包括腈纶在内的纺织业务曾是东丽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只是东丽众多业务中的一块,而且盈利能力与腈纶的衍生品碳纤维以及其他新材料业务相比,在东丽的业务版图中,只能排在倒数几位的位置。
东丽1926年成立,当时业务是生产人造丝。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13财年,东丽收入达到15922.79亿日元,纤维和纺织业务收入6321.50亿日元,只占全部收入的四成左右,东丽还生产树脂、薄膜等塑料以及化学制品,东丽的聚酯纤维薄膜产品在全球拥有20%的市场份额,此外东丽还生产平板电视显示屏薄膜以及液晶彩色过滤器,以及用于水处理的反向渗透膜等。东丽现在对自己的定义是一家先进材料的制造商,而不是一家纺织公司。
东丽的华丽转身对于世界第一纺织大国中国来说,有一些参考的价值。天虹集团董事长洪天祝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多次感慨,在中国,纺织业被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都当作夕阳产业,被认为潜力有限,前途暗淡;实际上纺织业做好了,那是实打实的高科技产业。
虽然“夕阳产业”的帽子令人气闷,却也不是空穴来风。中国是纺织第一大国,大量的纺织公司在市场上能够有一席之地,靠的是劳动力、土地、资源便宜的成本优势,而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让纺织业的成本优势日渐削弱,这一点从中国最大的棉纺织公司魏桥纺织[-0.42%](02698.HK)的业绩表现看得尤为明显,令人遗憾的是,除了挖空心思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外,魏桥纺织似乎还没有找到未来过上好日子的方法。
记者整理数据发现,2002年~2007年,魏桥纺织的毛利率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各年纺织主业的毛利率分别是14.9%、18.4%、16.8%、16.5%、16.8%、14.3%。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纺织业高速扩张的步伐戛然而止。当年,魏桥纺织的毛利率仅为8.7%,收入从2007年的185.9亿元人民币减少至164.5亿元人民币。
此后,尽管2010年国际市场在连续衰退2年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拉动魏桥纺织收入和毛利率分别恢复至178.9亿元人民币和16.1%,但是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再度将魏桥纺织的收入和毛利率拉低至152.3亿元和超低水平的1.8%。
2012年,魏桥纺织毛利率回升至6.8%的水平,但是本世纪初两位数以上的毛利率可以说一去不复返。面对激烈的竞争,魏桥纺织未来的应对策略还是在削减成本上打转。在2012年的财报中,魏桥纺织说:“魏桥纺织将会通过全球采购以及电力、蒸汽能源自给优势,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并通过积极的销售策略以及灵活的定价策略,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提高市场份额。”
做生意的策略大体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魏桥纺织走的是节流的路子,哪的成本低就去哪里,谁家的原材料便宜就买哪家的,就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部落,居无定所,随遇而安;虽然颠沛流离,未尝也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自安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去尝试“开源”,夕阳产业的帽子扣下来,也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