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传言的棉花抛储政策终于在日前落地:本次储备棉投放于11月28日开始,至2014年8月31日结束,仍通过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储备棉竞卖交易系统以公开竞卖方式投放。此次出库销售的今年1~7月根据原国家标准检验的2011年度储备棉,328B标准级竞卖底价为18000元/吨。
此次储备棉投放,对当前市场的冲击并不明显。此前国内棉花价格连续阴跌,加之抛储价格基本与此前预期相符,市场反应总体平淡。由于国家收储政策调整在即,企业希望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放开棉花市场价格,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多年的棉花问题。
抛储“靴子”落地
各方反应不一
目前棉花现货价格远高于国家的抛储价,启动抛储后,国内棉价压力高企。本年度棉企籽棉收购进度缓慢,棉厂加工多无利可图,开机率不足。国家储备棉正式投放后,棉花现货价格下跌,现货销售更是举步维艰。而港口外棉价格小幅上涨,印度棉、美棉报价纷纷上调。
当前国储棉库存较多,启动抛储后,企业采购原料的选择范围扩大,可供棉花资源将逐渐丰富。但在采访中,不少纺织用棉企业表示,目前尚有2~3个月的棉花库存,现在不急于参与储备棉竞拍,先看看再说。一些准备参与竞拍的纺织企业表示将按生产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以随用随拍为主,减少对资金的占用。
11月28日储备棉投放首日,实际成交比例为50.55%;当日储备棉折328级成交价为18218.66元/吨,均价比当日CCIndex3128B价格低1386元/吨。11月29日储备棉实际成交比例为59.06%;当日成交储备棉折328级价格为18302.53元/吨,均价比当日CCIndex3128B价格低1300元/吨。
从成交比例来看,相比国产棉,投放的进口棉更受欢迎。11月28日,国产棉成交9293.7878吨,占其投放比例的44.31%。进口棉成交3017.766吨,占其投放比例的89.26%。11月29日,国产棉成交11610.2215吨,占其投放比例的53.69%。进口棉成交2839.9585吨,占其投放比例的100%。
储备棉问题多
进口棉受青睐
此次抛储规定,为确保履约,纺织用棉企业须在参加交易前,在交易市场预存不少于50万元的保证金。竞卖交易中,交易市场从交易商预存保证金中根据成交数量按1000元/吨暂扣履约保证金。交易商保证金不足将暂停交易,直至补足为止。另外,用棉企业必须在成交后5个工作日内将货款汇至中储棉总公司。对此,有用棉企业表示,保证金金额太高,加上有些地方出库困难,买一捆棉花需要长时间占用上百万元的资金,对于不少纺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来说,将加大企业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经过此前几轮储备棉投放,用棉企业对国储棉质量多有诟病,当前国储棉的品质让用棉企业不放心。不少企业反映,储备棉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一些储备棉等级虚高,实际质量未达到标示的品级,给用棉企业造成损失;投放的储备棉没有标明是机采还是手摘,由于两者品质存在差异,给企业生产配棉带来不便;投放的部分储备棉还存在三丝多等问题;储备棉竞卖以打“捆”方式销售,每捆重量在200吨左右,同一捆棉花质量等级参差,也给企业用棉带来困难。
据了解,2011、2012年度因收储检验偏松,一定量的低等级棉“以次充好”混入国储库,特别是地产棉品质问题更加突出,这也是2012、2013年抛储以来,进口棉和新疆棉更受青睐的主要原因。
从当前棉花市场资源来看,基本以进口棉、国储棉、少量新年度的地产棉以及新疆棉为主。从价格上看,进口棉主流SM级资源价格基本在18200元/吨~18700元/吨区间,因为是二级棉,而且以净重结算,所以相比国储棉,进口棉性价比还是更高。
随着储备棉投放逐步展开,对于部分急需补充库存的棉纺企业而言,从一定程度上虽然能满足其配棉需求,不过按照2011年度所剩储备棉结构,地产棉占比略高于新疆棉,这对于等待高等级配棉需求的纺企而言,恐怕无法完全满足其实际需求,原料采购仍将依赖于即将到港的新棉以及部分新疆棉现货。
收储政策将调整
企业期盼市场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多方面人士也先后透露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即将调整的信息,这让长期受困于棉花问题的纺织企业看到了曙光。
有报道称,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杜珉近日谈到,明年中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结束,该方向已基本确定,但2014/2015年度棉花新政目前仍在探讨。比如要实行棉农直补政策,是按亩产还是量产补贴,以及额度和方式仍未有定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前不久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棉花收储政策调整确实在推进中,将选择产棉重地新疆作为试点。
虽然目前尚未有官方信息公布取消棉花收储政策,但这已是大势所趋:一方面自2011年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临时收储棉花1000万吨左右,储备棉库存及财政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外棉价最终还是需要接轨。
业界普遍预计,行政色彩浓厚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行将结束。由市场决定棉价,强化市场作用的棉农直补政策有望在明年正式出台。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后,棉价下降将有利于企业更加合理地利用国内外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使纺织企业更加从容地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