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有些词语成为高频词,有的引起争端,有的成为追捧对象,有的是行业集体动作,有的甚至还有些“不明觉厉”的样子。这些热词,从某些方面来讲,正是2013年 家居 行业的侧面写照。
欧美家具
近 些年来欧美家具渐成卖场新宠,并在2013年升级成为各大卖场着力培养和拉拢的对象。8月起,居然之家宣布正式启动“欧美家年华”规划,并制定三大扶持政 策,在全国27个黄金门店的重点区域开设欧美古典(古典装修效果图)家具的经营,而首个欧美家年华项目11月9日在居然之家丽泽店正式亮相。按照规划,北京的第二个欧美家年 华将设在十里河店,营业面积达4万平方米,预计2014年营业。
12月初,城外诚宣布与华日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联手打造一个占地面积达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2亿元的欧美 家居 馆,希望囊括所有的一线欧美家具品牌,并预计于明年五一开业。
京 华点评:欧美家具能获得居然之家和城外诚如此“另眼相看”,并非偶然。就需求而言,国内消费水平升级,欧美家具成为中高端家具消费的主力之一,必然促进欧 美家具的繁荣,引起卖场的重视。就欧美家具品牌而言,出口受阻,自身在国内也有品牌拓展的需求。就卖场而言,与板式家具相比,欧美家具利润率相对较高,消 费群体也较稳定,是卖场“有实力的相对稳定的大户”。如此种种,就有了双方的一拍即合。不过,代理商良莠不齐的欧美家具能否继续保持热度,就得看产品和服 务能否不辜负消费者了。
外观专利权
展会“踢馆”事件继续在2013年上演。3月19日,深圳家具展举办第一天,荣麟世佳向展会组委会举报柏森“大观”系列的部分家具产品涉嫌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
更 有企业直接诉诸法律。6月,双叶家具状告赖氏家具外观侵权案胜诉,赖氏家具被判赔46.78万元。1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确认赖氏家具 侵犯双叶家具专利权成立后,双叶家具又将一统家具告上了法庭,5400多万元的索赔金额再创业内新高。就在当月,北京 家居 行业协会宣布与北京市保护知识产 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共建北京 家居 行业协会12330工作站,在业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京华点评:一切纠纷都源自“外观专利 权”。抄袭是中国家具行业发展到现在都避不开的话题,之前“习以为常”,大家不过是“大牌抄国外”“小牌抄大牌”“五十步笑百步”而已。这两年对抄袭这么 “不容忍”可以算做是行业进步了,至少说明真的是有底气说产品是自己设计出来的。当抄袭发生在品牌之间,经济利益和品牌效益都受到影响时,越来越多的企业 开始诉诸法律,这也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而行业成立的保护站,或许能够在业内建立一个自律机制,更好地杜绝外观专利权纠纷。
原创设计
今年,9月11日-9月15日,曲美、荣麟、北欧艺家、华日 家居 、皇家现代(现代装修效果图)、挪亚家等企业联合设计师,集体打造了DOD设计展 (DesignofDesigners中国国际设计师作品展示交易会)北京展区“书香北京”的主题展览,让原创设计再次成为关注焦点。而卖场巨头红星美凯 龙、居然之家也为设计师搭台,采取资金支持、赞助设计大赛等方式,力推中国原创设计。
京华点评:从“抄袭”、“模仿”起家的中国家 具,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仍有人直言:“行业天天提原创,但提到都很羞愧。”庆幸的是,在消费个性化、市场竞争和品牌建设的推动下,有一批企业陆续开始追 求原创设计,只是对于中国家具行业而言,探索原创设计的产业化之路,是未来发展必然需要跨越的障碍。所幸的是,在这条路上,家具企业并不孤单。卖场的介入 不仅是支持,还能成为桥梁,既推动设计作品与消费需求的对接,让设计产品更“接地气”,也为生产企业穿针引线,引入优秀的设计师资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 能看到一个崛起的“原创中国”。
扎堆上市
在今年3月证监会首次公开的发行股票申报企业情况文件中, 家居 行业 排队上市的企业包括红星美凯龙、曲美、东易日盛、好莱客等10余家知名企业,而此前已经在A股成功上市的 家居 企业总数才14家(不含5家家纺上市企业), 此轮申请上市被称为集体“上市热潮”。截至12月9日,东鹏减价三成得以登陆港股,首日又遇大跌,再次引起了 家居 企业上市的讨论热潮。
京 华点评:除已经递交申请的企业外,多家 家居 企业都有上市意愿。在预想中,上市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更加规范的管理、财务体系,还有资本和名气。但是,上市虽 是 家居 产业走品牌化和资源集中的必然,但就已经在A股上市的 家居 企业表现来看,整体表现平平,上市后经营规模迅速上扬也不多见,而企业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 优势,能否保证持续稳定的盈利、企业机器能否适应上市公司的标准,都是做决定前需要慎重考虑的因素。上市是热潮,但你也得能蹚过去。
除霾“神器”
若 说2013年度最受欢迎的 家居 产品,非空气净化器和口罩莫属了,当然,这也拜持续的重度雾霾天所赐。据亚马逊的一份 家居 购物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和口罩成 为了年度热销小 家居 产品。但质检结果表示,多数打着除PM2.5的空气净化器净化效果有限,部分检测项目不达标的产品里不乏知名电器品牌。
京 华点评: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有效的净化器产品是一件扑朔迷离的事儿,因为厂家都宣称净化率高达“99.9999%”,但质检结果告诉人们,并非如此。要 达到如此高的净化率,且不带来二次污染,不仅需要消费者甄别好的产品,还需要及时更换过滤材料。对于厂家来说,对于关乎健康人们报以信任的产品,还是得多 上心为好。(京华时报 记者程建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