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产一线到市场前沿,从机台女工到商场售货员,随着家纺产业的转型升级,文登不少的纺织女工自身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悄然地转变。今天,我们一起到艺达集团去看一看女工王艳丽的华丽转身。
王艳丽是艺达家纺旗舰店的一名售货员,负责销售经典绣花系列的150多款产品。对于这些产品,每个款式有几种颜色、什么图案、图案代表什么寓意,她都了如指掌。
别看王艳丽现在介绍产品滔滔不绝,当初她刚从车间调到商场时见了顾客还害羞。她告诉记者,1991年参加工作时在艺达的前身沪文服装厂当缝工,2005年开始走到市场一线销售艺达家纺产品。
王艳丽回忆说,刚来的时候开始看见顾客时有时还比较紧张,紧张的有时不知该说什么。
见人张不开嘴,卖货拉不下面子,眼见着同事们都开张了而自己还分文未卖,这让王艳丽很着急。于是她就虚心向老售货员请教,仔细观察每名售货员卖货言行,逐渐琢磨出“顾客当熟人,卖货拉家常”的销售技巧。
王艳丽说,替顾客来想,不是说为了推荐产品而把品推出去,而是跟顾客谈他的需求,然后根据顾客的需要来有针对性的介绍咱的产品,慢慢引导着顾客来选择咱的产品。
掌握了销售技巧,王艳丽的销售额也开始迅速增长。近两年,她平均每月的销售额都能达到30多万元,成为艺达旗舰店的销售能手。
如今,王艳丽对于销货员这份工作已经得心应手,成功地由机台缝工变身为商场销售员。她说,自己的工作岗位之所以从车间转到了商场,是由于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
王艳丽说,以前车间人是比较多,机台也多,整个厂子的效益是用人力堆集出来的,而且当时服装缝制操作比较难,工序比较难,现在车间人少了,工艺操作也比较简单。
王艳丽告诉记者,她当缝工的时候一人操作一台机器一根针,现在的飞梭电脑绣花机却有1048个针,也由一个人操作,效率是20年前的上千倍。
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转变,让艺达女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企业也由生产加工型走向贸易经营型,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从2003年开始,艺达集团推行家纺品牌大卖场的营销模式,打起“内销”牌,200多名像王艳丽一样的家纺女工从生产车间走到销售前沿,成为企业营销的主力军。目前,艺达集团在全国发展家纺加盟店450多家,内销比例占到产品销售总量的35%。对于艺达人而言,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要在全国1000个比较发达的县级以上城市设立专卖店,使艺达家纺品牌在国内市场全面叫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