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纺织业更因棉花价格大幅上涨而前景暗淡。代表国内棉价均价水平的国家棉花价格B指数(328级)达到每吨24256元,同比增长78.38%,创出了10年来的最高纪录。数据显示,棉花价格涨幅接近40%,而棉纱价格也从9月初的2.6万元/吨上涨到10月中旬的3.65万元/吨,现在很多企业都不敢接单。因为棉价一个月涨了30%~40%,而终端产品价格难以提升,做了也是亏损。
“败走”广交会
据了解,从棉花到成衣制造是一套完整的产业链,棉花纺成纱,然后织成白胚,经过印染制成面料,最后经由服装企业采购制造成衣。棉花、棉纱是纺织服装产业的基础原材料,一旦其价格飙升,将打破整个产业链的生产秩序。
正因为如此,国内纺织企业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局面。
国内的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但国外客户的价格并没有提高多少,以致于国内大部分厂商运营都面临停滞。
不过更让企业头疼的是支付方式的变化。以前终端厂商可向上游供应商延迟付账,但现在要求必须现金支付,从而加大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企业只能及时付现,因为今天不付现金,明天还要涨价,何况还让其他企业提早买走了料。”董服龙说。
“金融危机之前,我们接的一般都是长单,有半年,还有一年的,但是这次广交会我们没有做太高的预期,估计以两三个月的短单为主。就算国外客户想做长单,我们也不会接。”上海飞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贸易管理部主任茅霞华对记者说。
据了解,由于成本上升,许多地方参展团对于此次广交会持保守态度,有的企业甚至将展位缩减,其目的主要是以了解形势和宣传品牌为主,对订单预期并不高。
按照广交会订单的流程来看,从洽谈到发货有小半年时间。首先是企业与外商客户洽谈,然后由客户询盘比较,最后下单。加上生产时间,整个流程长达3~4个月。
“判断未来3~4个月后的行情和成本报价非常难,但没有报价,客户怎么会下单呢?”董服龙说。
企业被迫涨价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央行宣布重启汇改之前,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为6.8275,到了10月2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519。记者初步计算,自重启汇改3个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2.57%。加上原材料价格、劳动成本上涨和国际不稳定的因素,出口企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而纺织服装行业的平均净利润水平仅仅在3%~5%,单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企业就将处在破产的边缘。
一般而言,在成本上涨后,下游终端厂商由于产能过剩,都不敢贸然跟进涨价,而是通过压缩利润来消化。但是由于此次原料涨价凶猛,终端厂商提价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无料、停止接单,目前家纺行业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加上今年国家限电生产,许多企业的生产线都停滞了,终端的家纺和服装产品价格将可能会随之上涨。”董服龙说。
据了解,纺织家纺服装产品价格上涨正在企业酝酿之中。一家知名品牌的家纺参展单位负责人甚至向记者坦言:“我可以告诉你,广交会上我们不会接单,会后我们企业的全线终端产品将全面提价20%,如果不提价,企业就会亏损倒闭。”
另外,由于秋装已经大量大市,原材料价格上涨将会在冬装上体现,预计冬装的出厂价格将提升20%左右,而明年春装价格也将跟随上涨。
“应该说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形势非常紧迫,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关政策,整个产业有可能面临崩盘的风险。一旦棉价冲高,再形成大起大落,纺织企业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董服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