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2013年12月16日公布的《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今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其中,“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并适当调整税率,以保证国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稳定”一项引发了泉州纺织服装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
业界人士分析,滑准税上调是中国缩减棉花进口的一个信号。作为泉州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之一的纺织鞋服行业,将因此面临棉花价格、数量、质量等多方面的不确定因素考验。
进口基准价
每吨上调千元
按照《方案》,2014年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将继续被征收滑准税,而适用滑准税的公式参数微调。棉花关税完税价格在15元/公斤以下时,税率将比2013年高1%—2%左右,基准价上调1000元/吨。这就意味着,当进口棉价格大于或等于15元/公斤时,滑准税仍按0.57元/公斤计算;而当进口棉价格低于15元/公斤时,滑准税税额较2013年提高了200元—300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相较于目前进口棉花13000元/吨—15000元/吨与国内棉花19000元/吨的内外棉价差,滑准税上调幅度几乎可以忽略。此外,由于国家执行严格的棉花进口配额制,每年只有30%执行滑准税率的进口棉花配额被划拨给全国的民营企业,滑准税税率调整本身对民营企业的影响进一步削弱。
以民营性质占压倒优势的泉州纺织服装行业为例,根据泉州检验检疫局统计数据,2012年,经该局检验进口的棉花数量仅为9431吨,2013年进口量进一步下降为5013吨。假设以进口量较高的2012年作为参照基数,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因滑准税上调而增加的税额部分,总共可能近300万元。
不确定因素增加生产风险
“此次滑准税本身上调幅度不大,不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但从中可以看出国内棉花存在去库存的压力。”福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陈苍松分析,方案显示了国家为稳定国内棉花市场,抑制进口棉的倾向。
据了解,由于2011年以来国家执行严格的棉花收储政策,造成国储棉花存在大量库存。据陈苍松透露,截至2013年12月底,国储库存棉花总量已超过1500万吨,约占世界棉花库存的一半,相当于我国纺织业一年棉花使用量的1.88倍。
从2014年棉花年度(指当年9月至第二年8月)开始,国家不再执行棉花收储政策。业界人士认为,释放国储棉花库存是必然的,但2014年3月底棉花收储政策结束前,有关中央棉库到底将以什么价格、多少数量供给市场等具体政策均无法明确,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生产的原材料成本风险。“从理论上说,大量库存棉花抛向市场,国内棉价可能会降。但考虑到2012年、2013年国家均是以20400元/吨的价格进行收储,如果按照收储价格出售市场,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压力势必进一步增加,国际竞争力继续削弱;但如果棉价与国际接轨,就意味着每吨棉花国家将补贴5000—7000元,也不太现实。”陈苍松表示,目前纺织服装原料价格市场政策不明,制约着企业新一年的生产计划。
存棉质量引发企业担忧
令一向重视品牌运营的泉州服装企业最不放心的,还是中央棉库的棉花质量。
“根据含水度、强度等专业指标,棉花可以分为不同等级,1级最高,但产量十分稀少,通常只用作配棉。品牌服装企业使用的棉花大多为2—3级。”一家泉州纺织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解释,通常棉花每存放一年就降低0.5—1级,而中央棉库的棉花经过3年的存放,质量上有所打折,这可能直接危及棉纺相关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再者,三年来执行的高价收储政策脱离了市场规律,而“搭配购买”的“套餐”,又使这种“计划经济”有了生存土壤。为了尽可能多地被收储,高等级棉花和低等级棉花掺兑的混合物大量出现,几乎是进国储库的潜规则。这种棉花纺高端纱不达标,纺低端纱又太浪费,难以使用。对此,泉州纺织服装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棉花市场“去行政化”、“去库存”的思路是正确的,但应考虑民营企业的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