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萌芽于浙西南山区,却能以“时尚”为卖点,挖走市场份额的企业。
一家成长于南方,却能把羽绒服卖遍大江南北,并赢得业内尊重的企业。
走过17年的艾莱依,经历成长、长成和壮大之后,踏踏实实把总部留在丽水,斥资6亿元建总部大楼,作为扬帆起航的出发地和归属。
感觉幸福:从被认到到被认可
从2014年往回数,艾莱依集团总裁陈频,已连续3年把“幸福”作为总裁报告的主题。
3年的总裁报告里,看不到一个企业数据,但企业已确确实实长大。
以幸福为发展标的,而不以攀升的数字为自信理由,这是艾莱依的创新之一。
“艾—菜—依,这牌子卖什么的?”某年冬天,消费者走过艾莱依门口的随口一句,让宁波余姚的经销商心里好一阵咯噔。
连品牌名字都被读错,产品要走进消费者心里,是有多难。
时尚羽绒服,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过被冷遇、被旁观、被评论等诸多待遇。
十年之后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是炼好内功赢得地位后,依然乘势而上。
被认到不难,被认可不易。初级幸福感,来自混个脸熟,进阶版本,需要比消费者说得出来的,永远多那么一点点,才会感到被人追随的幸福。
听起来很玄乎,可这符合社会消费心理,是一门科学。
为吸引人才、提高设计水平和品牌知名度,2003年起艾莱依先后将设计和管理中心转到上海,完成从服装制造者到品牌运营商的角色转换。
此后,在浙江平湖和安徽六安建起生产基地,以便更快对市场需求作出响应。
主动调整自己,以融入市场,是争取幸福先要设定的诚恳态度。
2009年,“艾莱依”获评“中国驰名商标”。赢得主流市场认可,不啻是创新所能得到的最好成果和最大幸福。
设计幸福:企业和个人发展都需要私人订制
一家为艾莱依做过发展战略规划的咨询公司,在深入调研后,发现一个困惑:很难给企业划分类型。
私人企业?艾莱依没有高度集权于个人。国有企业?灵活人性的机制,远离和避免了固化板结。
但是,是否拥有身份的定义,并不妨碍企业对发展和幸福模式的探索。
2013年7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到艾莱依集团丽水总部视察时,对企业设立的“心灵收纳箱”,非常感兴趣。
陈频介绍说,艾莱依之所以设立这样的心愿箱,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考虑到员工们承受的巨大心理压力,从关爱员工的角度出发,给大家提供一个说愿望,释放压力的途径。员工可以写出自己的烦恼、心愿,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实现。
在敏锐于市场需求的同时,用心收集员工需要,是艾莱依的多年坚持。
有一次陈频找下属谈事,发现这位员工既没在岗,也没向主管请假。第二天,他解释说自己失恋了,心情很差。陈频告诉他,先回去处理好情绪,再来上班。
规章制度不外乎人情,陈频理解他,但在跨年度总结报告里,以此为例敦促全体员工,时间用在哪里看得见,随心所欲放纵负面情绪,幸福不会来敲门!
有什么设计,就会有什么成品。
企业和人都如是,都需要私人订制。艾莱依的幸福,来自于十几年如一日的和谐“家文化”,来自于以业绩为“护身符”,来自于认识到企业任何岗位都需要创新的心态。
2013年6月23日,陈频在省人民大会堂被授予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创业创新奖”。这个奖项,代表了社会对一个企业自身定位的充分认可。
获得幸福:关键是处理好和自己的关系
从代加工企业到拥有自身系列品牌,艾莱依从准备粮草、上阵冲锋、攻城拔寨、守住阵地,都有章有法。回顾过去,陈频说:“2003年,我们就对企业未来十年做了战略规划,提出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集团化四化建设,现在看十年之约,有明确的幸福感。”
幸福是做出来的业绩,也是比出来的感受。
被视为企业成长法宝的“创新”,在艾莱依有精神层面的解读。
艾莱依的出生地,相对大都市来说,时尚信息滞后,但也可视其为利。因为这让艾莱依人天生缺少优越感。
时至今日,陈频一直反复念叨:要保持谦卑。不管别人把艾莱依看成下里巴人还是阳春白雪,艾莱依总是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屏蔽自己的听觉和视觉。只跟着社会需求、跟着民情、跟着消费者的内心走,闭目塞听,制造出专注投入的好环境。
致力于不与竞争者竞争,艾莱依只把自己当作最大的敌人,去克服相伴终生的懒惰、贪婪、狭隘、自恋。
集团设有文化中心,有员工身心加油站,有党建微博……在提倡团队核心文化,坚决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只重功劳,不看苦劳,因为功劳里已经包含有苦劳。
执着而创新、深刻又多面,在日渐成熟中不离初心。艾莱依的成长与长成,诠释了一种企业的活法:创出新意,走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