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坚守实业,非常扎实稳健,小而精、小而美的企业会成为大赢家”----金典布业陈书忠
“充满活力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认为,德国出口贸易之所以取得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其众多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中小企业,他把这些中小企业称之为“隐形冠军”。在中国余杭崇贤,金典布业总经理陈书忠,30多年来,他想要做到的就是,放弃大而全做到专而精,成为布艺领域的“隐形冠军”。
求是篇:
机械设备制造是德国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据德国贸易投资署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共有6300家公司,其中87%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且绝大多数是家族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不超过240人,雇佣了90.8万高素质的劳动力,这就是国际社会称之为“典型德国结构”的产业结构。小而精是德国中小企业的特点,小是指企业的规模,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从业人数较少;精是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单位产值较高。它们更接近用户,更富创造力。
94年,陈书忠在创办金典布业的前身,崇贤丝织厂时,他已经做工厂管理14年了。泥水工出身的他,在这14个年头中,做过水泥预制板,烧过砖,就是没有织过布。当上级政府任命他做丝织厂厂长时,作为共产党员的他,只想到的是如何完成任务,将工厂办好,让大家都有饭吃。14年的管理工厂经历,让他从骨子里认识到,“办企业,不一定规模要很大,人很多。但一定要钻研技术,做出比别人好的产品。光有好产品,也不行,产品还要比别人新,这样厂子才会活起来”。
想明白了,陈书忠知道自己该带领大家怎么干了。政府支持他的工作,要批给他50亩土地做厂房时,他拒绝了,做大规模不是他想要的。“我只需要六七亩土地就可以了”。在这五亩土地上,陈书忠将他的精力并没有放在他所擅长的厂房建设上,而是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去。一晃,30多年过去了。很多当时比他规模大很多的集体企业,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而陈书忠和他的金典布业,经历了很多,却发展到了现在,虽然规模不大,却是健康成长。
陈书忠,放弃大而全做到了专而精,也鉴证了他的想法,“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坚守实业,非常了不起,小而精、小而美的企业会成为大赢家”。
近年来,“德国制造”引起了各国政府、业界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讨论,不少学者就“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问题进行了诸多比较和思考。有人认为“德国制造”意味着质量和信誉,承载着其独特的历史传统、工业化的梦想,及其文化底蕴;也有人认为“德国制造”是“众厂之长”,是世界工厂的制造者;不少人则把“德国制造”视为高端制造的楷模,是“中国制造”学习的榜样。陈书忠和他的金典布业不也是中国版的“小而精”?
定位篇:
“集中一点,小而精、小而美”战略,这正是陈书忠根据企业规模小、资源有限等特点而制定的一种战略。他认为,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但是可以集中兵力,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的经营。这就是小企业的“小而专、小而精”战略。
采用这种战略对于小企业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小企业可以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加收益,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二是随着需求多样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大企业也普遍欢迎这些专业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小企业为其提供配套产品。从而小企业能够逐渐走上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缺、以专配套、以精取胜、以精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30多年的家纺人经历,让陈书忠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我们余杭,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织机。我们的工人,可以生产出世界上任何一块布,我们的技术,并不比其他国家差。可为什么?发展到现在,我们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布,给别人,他们可以挣200美金,而我们只能拿一点点加工费。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在那里?
答案是:我们生产了全世界那么多的布,但真正“精”的布不多。就是生产出的“好布”,也是替别人生产的,我们只是“世界的加工厂”。陈书忠并不想做加工厂,他要走自己的路,企业规模哪怕小点,也没关系,“我要”集中一点,小而精、小而美“,做行业的隐形冠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进了国际市场的怀抱,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供应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而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中小企业,更是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生力军。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全球供应链中树立竞争优势,成了我国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隐形冠军也随着大家的聚焦,在闪光灯下显影。
成长篇:
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走过30多年的历程后,会有怎样的成就和历史?
杭州金典布业的产品包括窗帘布、靠垫和服装三个大类, 100%出口。说到创业的初衷,陈书忠告诉记者,一是看中市场空隙,在“大家纺”的市场里,找到准确的细分市场,做精,做专。二来也是为乐争一口气,“90年代的时候,这些高端的布艺产品基本从国外进口,价格高昂、选择余地小,钱被人赚了不算,还要受制于人。”陈总说,创业之初,他就抱着产品要做“小而精、小而美”的决心,事实上金典也做到了这一点。
陈书忠很喜欢中国的传统书画艺术,金典布业作为余杭家纺业的老牌企业,依靠着多年积攒的老底子,年年都有新发展。但随着家纺行业快速发展,原有的产品在市场上越来越难卖,尤其是这几年外贸订单大减,制约着企业发展。为此早在2010年,金典布业就与中国美院合作开发了《山水图》织品,用于高档会所、商务楼的装饰,市场反应良好。
2011年连战到访,两岸交流时,《富春山居图》受到了全球华人的关注,陈书忠顿时来了灵感,立即与中国美院联系,决定把《富春山居图》织成布艺画。当年,6月初,金典布业就成立了技术开发部,从排版、定格到选择纱线原料成分和颜色,前后经过3个月的试验。一次次的修改,一次次的攻关,在中国美院专家现场指导下,终于在7月初成功试织《富春山居图》织品。
当时,首批落机的4幅《富春山居图》,铺满了整个检验间,织造车间主任同技术人员高兴地大叫起来,并在厂大门口放起了烟花爆竹,庆祝新产品开发成功。同年 8月10日 ,在上海举办的国际家纺展上,《富春山居图》在展会上展出,吸引了不少中外来客,一位来自台湾的客商更是愿意出10800元买下收藏。
如何做到“小而专、小而精”?金典布业领导层最看重的是技术和创新。近年,金典建立实验室,为提高产品的研发能力、压缩交货周期、新产品检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研发实验室与国内外科研单位院校合作,并不断引进先进实验设备,为产品研发、技术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技术和创新的源动力是人才,而这也是金典领导层最引以为傲的企业建设核心内容。陈总告诉记者,金典的员工很多都是十几年的工龄,5年的比比皆是,很多都是大学生。人才储备带来的就是高端的技术储备,据透露金典布业,目前已经初步掌握了长卷布艺画技术的核心要素,“这将是我们余杭布艺走出国门的又一次机会”金典布业陈总信心满满的向记者表示。
未来篇:
“民企接班人不是在父母的阴影下长大,而是在父母的资源中成长,要把父母的人脉以及产业看成你的资源来滋养自己” 陈书忠这样对女儿交待。为此,他专门让女儿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并早早就让她接触到工厂的经营。这样,多年的经营理念得到传承,国际化视野又让女儿更好地创新。
现在陈书忠这样评价自己的女儿,“她比我还能吃苦,看到她每天不停地奔忙,作为父亲,我是又心疼她,又感到欣慰。”
陈燕萍现在在父亲创办的企业上班,从销售做起。作为未来的企业接班人,她对父亲很佩服。“父亲创办企业多年来,很专注、很投入,他的经营理念是:大企业有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我们小企业做到也会研发新产品的条件素质,来赢得市场的主动性,把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大企业不愿接的,小企业接不了的,我们来做。我们要做小而精、小而美,我们会将这种理念传承下去。”
结语
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是一对矛盾,不少布艺制造企业在接触了很多上下游资源后,面临的诱惑很多,想多元化。但全球化竞争的本质还是专业化,中国需要更多专注、专心、专业的企业。那种认为东方不亮西方亮,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做法,反而让企业找不到自己的优势。
现今,相比某些企业因为快速扩张而倒闭。小而精、小而美的金典布业发展之路,或许给大家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