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只要有来买宫廷地毯的客人,周小寒就会拿出一批乾隆、康熙时期的古董地毯,这是24年前从他手里卖出去的中国老地毯,买家是世界第三大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美国人汤姆·琼斯,一位真正热爱宫廷地毯的收藏家,现在他年岁大了,又找到周小寒,让他找真正珍爱它们的买家。周小寒希望这次能把它们留在中国,但是很难,很多中国人并不识货,懂行的更少。
除了创造,其它皆是浮光掠影,周小寒的经历充分印证了这句话。而20多年间,周小寒也从一名宫廷地毯的卖家,变成了硕果仅存的纯手工植物染色宫廷地毯的制造者,如今58岁的他最大的愿望是将这一行传承下去。
老地毯都卖给了老外
二十出头时,周小寒在长城书画社卖老地毯,买老地毯的基本都是外国人,顾客中包括英国前首相希斯等政界要人。当时陪同瑞典前外交部长一起来的中方人员,悄悄走到周小寒跟前说“好东西不准卖给洋人”,但当时中国人大多没这个财力,也不识货,所以很多老地毯还是流失到了外国人手中。
这期间对他影响至深的有两个人。其中之一是意大利人朗伦佐。朗伦佐1982年从陆地坐火车、拖拉机甚至骑毛驴辗转来到中国,途经南疆,住在县招待所,看到招待所进门处铺了块地毯,他知道这块地毯如拿到国际市场上市值两万美金。
可当时中国人不懂,在上面捻烟头、泼茶渍。他觉得可惜,于是提议把那块地毯卖给他,可那时没人搭理他这个外国人。他回到意大利后,多年间这块样式精美的地毯仍让他牵魂梦绕。
看报纸说中国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巨变,他觉得这块地毯应该可以卖给他了,又千里迢迢来到那个县招待所,但那块地毯已经破烂不堪,连修复的可能性都没有了。他特别惋惜,极其伤心。朗伦佐的那份心疼感染了周小寒,“外国人对中国的地毯都有这么深厚的感情,都有这样的研究,咱们中国人自己干吗呢,所以后来我就开始钻研老地毯。”
1989年他又结识了一位忘年交,1930年至1945年间的中国“地毯大王”王德纯。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后来周小寒和朋友承包了长城书画社的地毯部。1989年至1991年间,藏文化中心塔尔寺整修经费不足,把很多没有列入文物部门记载的文物出售,而周小寒就把所有的老地毯买了下来。周小寒说,当时在很多人眼里,这些老地毯是“垃圾”,后来从他手里购买的基本都是外国人。而这批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地毯,有的直接进了外国博物馆,有些就被汤姆·琼斯购得。
就这样,周小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富起来的一拨人。他开始周游世界,并染上了赌博的嗜好,偏又赶上1991年做国债期货一下赔了700万,房子卖了好几套,包括在西四最好的地界,周小寒变得一贫如洗。可这时他头脑反而清晰起来,“当一个人冲晕了头脑,再冷静下来,会反思,在你一生中终究什么最吸引你,能让你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我想来想去,还是做地毯对我来说最有乐趣。”
亲手制作宫廷地毯
“祖先有这么多美好的设计,都没散播开来,为什么?因为不懂。所以中国人应该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研究。”周小寒决定自己制造宫廷地毯。
做宫廷地毯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纯植物染色工艺没了,都是化学染色,而植物染色才是中国传统织毯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不仅自然环保,而且产生的色彩层次丰富、柔和而醇厚,历经数百年不褪色,是化学染色所无法企及的,同时也是鉴别宫廷地毯的重要依据。
而且因为工艺配方复杂和高昂的成本,纯手工植物染色的工艺也已经断代。没有师傅,周小寒就自己钻研,多方查找古籍资料。他又去内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多方讨教,慢慢摸索出些门道,就开始自己动手做。
一张精美的宫廷地毯的诞生,要历经选毛、清洗、梳弹、纺线、天然植物染色、织作、打磨等一系列严格的工序,并全部以纯手工完成。
那时,周小寒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开始调制植物染色配方,他一个人要烧柴添火,围着槽子上上下下,整个脚脖子都肿了。天然染料染出的东西是否耐得住酸碱,都得用手试,手很容易就烧伤了。只有他自己知道老地毯图案纹样,所以晚上还要绘图、设计。
“我热爱老地毯,它让我着迷,不管付出多少,白天黑夜去做,我都心甘情愿。”随着手艺的日渐精湛,他对老地毯进行了改进,比如原先老地毯每平方英尺4900个扣,他现在则改为10000个扣,图案线条更加细腻。
有一天,一位自称贝夫人的女士约他在友谊商店门口见面,说想看看他制作的地毯。他带了两条地毯过去,在场的几个人都惊叹太美了,说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地毯,马上给他图纸让他订做地毯。后来他才知道,这批地毯是给故宫做的。至今,贝聿铭为故宫地毯设计的图纸还在周小寒手中。
如今购买他地毯的有显要、影视名人等,还有外国皇宫。但周小寒并不希望自己的顾客仅停留在上流阶层,遇到普通购买者,他会在价格上让利,他希望这些地毯也能走进中国普通家庭。
高级定制地毯
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获金奖的就是京式老地毯,是清朝一位王爷带到美国旧金山的。中国最早的地毯实物来自西汉时期,在楼兰古城遗址,被瑞典考古学家发现,当时跟民国政府有协议,挖掘出的东西归中国和瑞典各一半,所以它现在在瑞典的东方艺术博物馆收藏。
在国内保留的最早实物是1958年出土的完整汉代地毯,同时发现的竹简上记载,这块地毯是用80亩地换来的,所以这算是中国最早的奢侈品了。
周小寒说,他做的地毯有流行款,也有经典款,后者基本都是为买家订做的。他刚制作完成的地毯,是宋徽宗临摹的唐代画家张萱的一幅画作《捣练图》。用了240万个八字扣,光编织就需要400个工作日。
周小寒的愿望是用千年传承的技艺续写宫廷地毯的历史,但现状是纯手工植物染色的宫廷地毯制作也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况。一位技师一天只能编7000个扣,一条12平米的宫廷地毯光编织就要耗费200个工作日,经过上万次的编织扣捶,繁杂枯燥的制作技艺提不起年轻学徒的兴趣,用他们的话说,“宁可端盘子,也不学这个。”
“中国人对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美好东西太不珍惜了。”在周小寒说这话之前,记者就从某专业人士口中得知,故宫博物院共存有800多条宫廷地毯。3年前,英国一位地毯收藏家去故宫参观,当在库房看到满屋的地毯时,扑通就跪下了,说:“我终于见到了最古老的皇家地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