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吴永升
我国是纺机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企业要走出去,一是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二是继续调动纺机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在保持合理的价格的同时确保优质的服务。三是中介服务机构做好协调组织与信息沟通工作。
为全面了解我国纺机出口的具体情况,以及如何推动国产纺机走向国际市场,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高级顾问吴永升。
记者:我国纺织机械出口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吴永升:我国纺织机械出口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一个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前一个阶段,我国纺织机械工业从棉纺机械开始,到印染机械和针织机械,很快形成了单机成台、工艺成线、工程成套的设计、制造和服务体系。在服务于我国纺织工业建设的同时,还服务于对外援助的计划项目。随着改革开放和外贸体制改革,纺织系统成立了自己的纺织机械与技术进出口公司,一些省市、地区有了对外贸易窗口,部分企业也有了自己的对外出口权。从此纺织机械出口数量年年增加。在这一时期,纺织机械从零部件出口到单机成台、工艺成线到工程成套的贸易出口,从单一的棉纺织项目到印染、针织、化纤生产的成套出口。
记者:我国纺织机械出口具备哪些优势?取得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吴永升: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纺织机械生产企业有了自己的出口权,大大调动了企业出口贸易的积极性。我总结出了三个原因。一是国家的政策引导和支持。纺机生产企业有对外贸易的自主权,加上国内外贸易商灵活多样的代理形式促进了纺机的出口。二是外贸推动纺机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适应用户的要求,机械制造服务于使用工艺,满足使用工艺的要求。在组织技术上,单机成台、工艺成线、工程成套,确保前后上下道工序连接,形成“交钥匙”项目。三是我国纺机处于中等技术水平。比高新技术略有不足,比传统的低端技术又胜一筹。产品的价格又属中等水平,一般发展中国家的用户比较容易接受。
记者:我国纺机在出口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存在的不足因素有哪些?
吴永升:首先,对市场的竞争形势认识不足,服务市场需求的措施不力。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设备成套供应企业,体制、机制往往跟不上市场需求。其次,纺机对服务于生产和使用工艺相结合做得不够。纺机既有它的共性技术,也有不少特有技术,要围绕使用工艺为用户服务。另外,我国纺机的质量和技术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求,特别是专用基础件的技术水平差距更大。当然,还有出口的品种比较单一,棉纺织机械比较集中。服务于纺织工业的纺机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行业,几千个品种,出口产品应多渠道、多品种、多行业、多样化。也还有产品售前、售后的技术服务以及配件供应等方面的问题。
就纺机出口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内因包括许多业务技术问题。这里有对市场竞争的意识和服务用户需求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又有在业务技术和组织技术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纺机普遍存在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问题,以及过于分散而多头对外的问题。纺机技术装备和人员的技术素质难以适应高精技术的发展。
随着国外用户的要求越来越高,用户要求纺机要在节能、减排、环保、提高生产效率、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方面有新的举措。用户需求既有产品的价格因素,更多的是技术、质量和服务因素。这些方面也正是影响我们出口竞争的外部原因。
记者:您认为应该如何推进国产纺机走出去?
吴永升:我国是纺机生产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要推动国产纺机出口,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要对纺机企业的“改造”增加投资,增加出口项目的信贷,实行机电产品出口退税政策,实行进口关键配套件的减税、免税政策,以迅速提高纺机出口的竞争水平。二是继续调动纺机生产企业的积极性。纺机生产企业是纺机出口的主体,纺机生产企业要有市场竞争意识,要知道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心理,使企业生产的产品更有适用性,特别要适应“个人定制”,并且在保持合理价格的同时确保优质的服务。三是中介服务机构的协调组织与信息沟通。利用中介组织的技术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把生产企业组织起来,扩大信息交流,扩大出口成果,求得更好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