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家用纺织 » 一个布艺品牌的坚守与转型(图)

一个布艺品牌的坚守与转型(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5-03-16  浏览:1
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传人高勇

  一针一线,绣的是技艺、是感情,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能从人们端详作品的眼神中读出这种震撼力。

  再次见到高勇是在甘熙故居里的工作室。跨过一道道门槛来到这不大的空间,着实被眼前琳琅五色的手工制品惊艳到。后方的工作台上,一盏亮着的小台灯,灯下聚拢着针线、纸笔、剪刀、棉花、收纳盒、风扇等物件,铺了一桌。还有一幅未完成的绣片,牧童吹笛放羊的图案已基本成形,借着灯光泛出绣线特有的温润感。

  这场景似曾相识,忽然就想到了在创意南京·最浦口文集汇上的他,静静坐在展位上缝制,耐心回答每个关于民俗的问题,哪怕对方并没有要买的意思。

  顶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秦淮区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等头衔,高勇依然平易谦逊。于是,隆冬的上午,两个板凳间,微漾起一个年近40的男人与传统女红的故事。

  男儿做女红,家传手艺弘扬南京

  在安徽蚌埠,高勇家的布艺是远近闻名的。外婆的龙凤香包、母亲的虎头棉靴,还有五毒肚兜、手工枕、绣花鞋等,都是人向往之的家传礼物。依循祖制,绣花手艺传女不传男,可偏偏高勇一辈皆为男儿身。出于天赋与爱好,排行老二的高勇主动沿传起母亲的手工,虽历经波折,却不曾轻言放弃,这一晃,已是17年的光景。

  发现传统手工的商机

  高勇是看着形色不一的绣针、花样长大的,外婆临灯织缝的样子他永远不会忘记,潜移默化中,高勇从小就对装饰、色彩多了一份敏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同乡人大多选择出门闯荡,而几分之差落榜高考的高勇也放弃了复读的机会,顺着打工潮来到南京。

  “最初在一家外贸公司从事服装设计。每年春节过后,同事们都会带些家乡特产到单位分享,当时我自己还没什么手工作品,就把家中母亲做的荷包、绣片等拿来了。也是机缘巧合,这些小玩意被前来洽谈的外国生意人看中,他们兴致勃勃地找到我,表达了将其推向市场的愿望。”高勇说,这件事给了他很大触动。“印象中,家里手工制品都是逢年过节表心意的赠品,不曾涉及买卖,听了他们的建议,突然就察觉到,原来这些司空见惯的物件本身竟有着如此大的商品价值。”那一次,高勇按照外国人的估价,收了一半的钱,完成了手工而来的第一笔生意。

  辗转多日后,高勇做了一个决定—辞职回家,潜心钻研手工。“这可谓我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那时候,他不到20岁。

  坚守祖辈的文化遗产

  在家跟母亲学做女红的日子里,高勇系统地接触到各种花样、鞋样、构图、绘彩,包括给母亲打下手、搜集整理民俗材料等,日复一日,耗费了很多心思,回报却少得可怜。由于年少不够耐性,高勇曾再次出走打工,可没多久便折返家中。出于对手工的念念不忘,他对自己说,一定要把这事做好。

  真正让高勇决心扎根女红行当的是外婆的过世。“外婆做了一辈子手工,那或许不是一个好的时代,没有政府补助,没有非遗荣誉,她都能坚持下来。而我赶上了传统文化复兴的时候,即便不是女儿身,也有义务将祖辈的技艺延续下去,至少对得起她们曾经的守望。”高勇说,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走过最困难的时候。

  成为南京布艺非遗传人

  高勇还记得,最初带着手工艺品来南京时,父亲只给了他85块钱,自此,他一步步创业,从摆地摊到做夜市、从跑教学活动到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百般滋味,冷暖自知。

  对于南京这座城市,高勇很有感情,他说这里的包容性给予了他很多磨炼的机会。他一手创立的品牌“六朝手工坊”开始有了影响力,他自己也最终成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的代表性传人。

  “我始终相信,纯手工的东西有文化、有感情、有一代代的守护与传承,这是机器生产线永远替代不了的。可手艺人只有养活自己,才能养活艺术,有了生存才能谈发展,有了发展才能谈长存。从这个角度看,机器轰鸣、商品泛滥、价格低贱,这样的现状逼着手工艺人去做小生意,是一件多么无奈的事情。”

  民俗文化需要更多关注

  不以价格论价值,不以速度求学习,这是高勇所希望的人们对待传统手艺的态度。在跟随文化部门出席世界城市论坛、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以及走访11国的过程中,外国孩子表达出的尊重给他留下很深印象。有一个细节,当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问他:“我可以拿起这个看看吗?”简单的一句话,竟让高勇感动不已。

  凭借高超的针绣技艺,高勇近年来作为南京民俗文化的代表走访了德国、波兰、加拿大等11个国家,或是在当地艺术学院做教学,或是参加文化周交流活动。令他感触颇深的,是外国孩子对世界文化无差别的尊重。

  “举个例子,同样是手工展,不少中国孩子就直接拿起来摆弄,看完便随手丢在一旁;而在国外,我却屡屡遇到,几个孩子好奇地打量一番,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可以拿起这个看看吗?’仅一句话就让人很感动。”高勇还提到,在教波兰凯尔采市教学时,那里的孩子做起手工来很执着,即使作品不完美,也能坚持完成,这一点很值得夏令营里某些半途而废的学生学习。

  “跑了这么多国家,在他国人文环境的感染下,我更爱自己的祖国,因为我们所受到的礼遇与尊重,无关金钱,完全是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在闪耀,你能从人们端详作品的眼神中读出这种震撼。”

  呼吁第三方平台做营销

  2013年,高勇创办布艺品牌“六朝手工坊”,旗下三大品类:民俗装饰、童趣物品与箱包挂件,其中,虎头帽、虎头鞋等最富民俗特色,而第三类产品如毛衣链、手机挂件、书签、ipad套等都是后来自己琢磨出的,既实用又好看。除了甘熙故居里的实体店,六朝工艺坊还将销售搬上了微店,微信生意络绎不绝。

  自制产品、自创品牌、自负盈亏,虽然六朝手工坊的生意上了轨道,但高勇并不认为这是传统手艺最好的运营方式。

  “或许我设想的有些理想化了。”他觉得,手艺人应当与市场“脱节”一点,这并非指手艺人要养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而是希望能有一个纯粹的环境让他们去做最擅长的事,不要在赶工之余还总顾念着产品怎样包装、去哪宣传、销售如何等一系列后续问题。高勇说,这些年为了品牌经营,他各地跑活动、各校做演讲、各方对接资源,分散了许多本应投在创作上的精力。

  高勇建议,如果能在政府的帮助下找到第三方平台介入,帮助他们做营销,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况会好很多。“但愿有一天,我能在早起时,想到的是作品还有哪些完善之处,而不是要到哪里参加繁琐的商业活动。”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