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一个新话题,它可以是‘互联网+家纺’。”杨兆华如是说。
展望:新趋势但并不唯一
“‘互联网+’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它可以加很多领域、很多行业、很多方面,电商是互联网的一个内容。几年以前,我们还在与很多企业讨论线上销售是否成为可能,现在可以说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且各行各业都在关注这个趋势。”杨兆华表示,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企业对电商的发展潜力也表示认同。但对于这种新的营销模式的出现,企业应该辩证地看待和思考:电商是一种新趋势,但并是唯一。杨兆华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是给企业增加了一种营销渠道。
电子商务未出现以前,企业经营多以加盟、直营为主,从具体的渠道表现形式来看包括商超、专卖店以及专业市场等。现在,多了一种电商营销,企业通过电商平台,便可以使产品快速、便捷地流通到消费者手中。
随着电商业务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在思考是否一定要选择在线上做渠道?电商的出现又是否会导致实体店的消亡?对此,杨兆华表示,从去年几家家纺上市公司的企业年报表现情况来看,虽然企业实体业务未获得较大发展,但线下销售仍是主流模式,单纯依靠电商渠道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任何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DNA,企业要对自身行成清晰的认识,针对整个行业趋势,瞄准市场,准确定位,走线上线下相融合之路,也就是行业协会当前所倡导的O2O(线上对线下)模式。此外,实现零库存的C2B(消费者对生产商)模式,也是企业今后发展的理想模式。“我认为实体店是不会消亡的,电商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它加快了传统渠道的变革,淘汰了落后的、不能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渠道。所以,并不存在传统渠道和电商之间谁替代谁、谁打败谁,关键在于企业自身能否适时变革。”
实质:产业融贯互联网思维
杨兆华指出,“互联网+”的实质就是要将互联网的思维模式贯穿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价值。
“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后,这个词成为各个行业的热议焦点,当下对于‘互联网+’的理解也有多种说法,我认为‘互联网+’和‘电商’有所不同。电商并不直接生产产品,本身没有创造价值,企业目前只是依靠电商平台销售产品。而‘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企业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行业当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杨兆华表示,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的意识越来越强,要求企业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而传统渠道中,从原料到终端产品,产业链程序复杂,环节过多,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互联网+’的到来,将减少繁冗环节,使生产者、销售者与客户更加紧密地结合。因此,企业要了解清楚‘互联网+’的实质,即运用互联网思维,在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了解消费市场为前提的思想下开展经营活动,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产品才会有市场。”延伸:打造智能家纺
“‘互联网+’与‘工业4.0’、‘智能化’相关联,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也为智能化家纺产品带来了延伸。现在,家纺行业已经出现了智能化产品的端倪。例如,行业内的龙头企业罗莱,一方面入股大朴网,进行O2O经营模式的尝试,另一方面又在今年3月中旬与麦迪加合作,推出了智能化睡眠检测器。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普及,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从市场需求出发,从智能制造到智能化的最终产品,新思维引领了智能化家纺的发展趋势,延长了产品的生命线,也将促进智能家纺产业的突飞猛进。”杨兆华说。
如今,国内一些上市家纺企业在电商领域、智能家纺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而一些在电商平台刚刚起步或未“触电”的企业却不知该如何发力。对此,杨兆华表示,既然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落后一步,那就需要其运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力量和更丰富的技术手段寻找后发优势。
杨兆华坦言,“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一些传统企业比较迷茫,找不到适合的发展方向。传统渠道面临如何确保品牌粘性的问题。品牌粘性是企业竞相追逐的目标,电商的出现使企业多了一个渠道,如果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将线上成交量转变为现有客户,才能真正增强品牌粘性,否则便只是多了一个渠道。因为拥有一众‘米粉’,小米成为了国内互联网业务成功的典型案例,而目前大部分企业还不能脱离电商平台的支持独立发展,自建渠道需要经受得住多种考验。”他表示,2015年行业将重新洗牌,这对所有企业都是一个挑战,旧的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新的道路还在摸索中,电子商务发展至今同样面临改革的需要。
“和刚入门电商时相比,2014年我们看到很多家纺企业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互联网+’的出现能够帮助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家纺产品的需求,家纺企业要抓住这个重心,在寻找技术手段、相关战术时要打好组合拳,加入互联网技术变革的洪流中,充分享受变革的过程,找到真正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路径。”杨兆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