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南马这边几乎村村户户都加工竹席,马路边都晒满了染了色的竹丝。”东阳南马镇雅村村民骆伟军说,但现在这种场景已经很难看到。
东阳南马镇,号称全国最大的竹席加工基地,鼎盛时期,有近2000家竹席加工户,从业人员近3万人,出产全国近3/4的竹席。如今这一盛况已不复存在,整个南马竹席加工产业已萎缩到200多家。但随着竹席进军电子商务,似乎又看到了产业的转机。
竹席产业靠天吃饭,低小散户生存维艰
南马镇雅村是东阳最早的“草席专业村”,制作草席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三四年前,全村转型竹席加工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从事竹席加工制造,但如今坚持下来的只有四五家。
“以前在雅村,只要沿着路走,到处可见加工竹凉席的农户,现在的境况确实有些凄凉。”骆伟军是雅村少数坚持下来还在从事竹席加工的散户,“生意是一年不如一年,大多数村民都改行转业了。”
今年6月气温并不高,市场竹席的销量根本走不动,坚持下来的散户,日子过得也相当艰难。“竹席产业靠天吃饭,气温高就卖得好,气温低就卖不出去。”骆伟军说,由于收购竹席的经销商没有上门,他已经积压了近2000条竹席。
“不能再生产了,库存越大,损失越大。”骆伟军说,他的4台机器都已经停工,还遣散了2个工人。在雅村,像骆伟军这样的竹席加工散户还有四五户,大多数生意都不太理想。
骆伟军说,竹席的利润都很薄,一般一条竹席的利润在2~3元,原材料的钱占了大部分。近年来,江西、福建一带的原材料涨跌频繁,许多竹席加工散户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现在有客户上门,我们才安排加工生产,没订单的时候,基本都在家闲着,有些散户扛不下去,只能转行。”骆伟民说。
“赊账”贯穿整条竹席产业链
从安吉、江西、福建等买进原材料,在南马的企业和家庭作坊中加工成竹席,再由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将南马的竹席卖到全国各地,这样就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是“赊账”两个字却贯穿整条竹席产业链。
“无论是从上游拿原材料,还是经销商从厂家拿货,都存在赊账的情况。”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东阳市明月光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骆跃民说,南马的竹席产业链中,“赊账”早已成为不成文的规定。
因为许多都是打过多年交道的老客户,“赊账”成为情理之中的事情,出货的时候都凭一张出货单,没有付款,也没有押金。“赊欠的账目将近占到一年产值近50%,许多都是老客户、大客户。”骆跃民说。
近几年,因为市场不景气,许多经销商不能如期归还欠款,对竹席加工制造企业造成了一定的资金压力,一些经销商直接将货退给厂家,一些经销商甚至直接跑路。
在办竹席加工企业的十多年间,骆跃民曾碰到3名逃单客户,损失20多万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但也有不少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不得不退出竹席加工行业。
互联网给竹席加工业带来新转机
“‘赊账’主要是因为经销商不能直接付款而造成,但是在网上销售竹席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骆跃民说,进军电子商务似乎是竹席加工产业的转机。
其实早在六七年前,网络电商刚兴起的时候,骆跃民就在网上开过淘宝,试图开创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当时我花了6000多元钱在网上做推广,但效果不是很理想。”骆跃民说,不到一年时间,淘宝店就倒闭了。
近几年,随着网购的逐渐兴盛,低碳、环保的竹席成为网上炙手可热的商品,在淘宝网上输入“明月光竹席”,整整有18页之多,产品多达上百种。
“我们在淘宝上有20多家c店(普通淘宝店),并且委托专业的团队运营天猫店,今年年初又在阿里开创了直营的网店。”骆跃民说,算上淘宝c店、天猫店和直营店,整个网络销量占到总产量的10%左右。
“网络销售或许对竹席加工行业是一个转机。”骆跃民说,因为网络销售实行货到付款,可以解决传统销售中“赊账”的痼疾,大大降低竹席加工企业的金融风险,而且网络销售跳过中间商环节,直接将产品销售给顾客,产生的利润也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