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的航空航天企业多以大型国企的形式存在和发展,主要服务于国防工业。随着近年来国内外需求的变化,中国传统航空工业集团也积极寻求和国际著名航空企业联姻,扎根民用、放眼国际,建立航空工业企业新形式。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我台记者近日走访该企业,探访其经营模式和员工福利状况,感受技术并购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可喜变化。
“这里和(欧洲总部)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就是这里公司的员工非常年轻,平均年龄不到30岁,并没有许多经验。因此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帮助他们,指引他们。这并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同时也是年纪问题。” 讲话的人名叫古斯塔沃·加拉斯,是一位航空工业的工装经理。身材伟岸的他来自西班牙。他口中“年轻的公司”、“年轻的员工”指的就是他从空客西班牙公司前来中国服务的对象--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有限公司。
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空中客车公司与中航工业哈飞、哈飞股份、中航科工、哈尔滨合力共同建设的合资企业,采用先进的复合材料制造技术,主要为全球最畅销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及空客最新的A350XWB宽体飞机生产复合材料零部件。这个年轻公司的“元老”们,就是多位加拉斯一样来自空客欧洲各公司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中航工业哈飞输送的工程师和员工。不同背景的各层级工作人员在全新管理模式下得到有效整合,在标准化的生产规范下完善产品质量。
对此,在37岁出身“老哈飞”、目前供职于A350RUD方向舵装配班组的工人胡训仁看来,在哈飞空客虽然干的是老本行,但是外方人员对于精度的要求让他对“老”工作产生了“新”理解:“以前都是有老师傅带着,在这边外国人可能要求的更细致,操作上面更注重依照图纸和工作流程,尤其是对孔和边距的要求比较高。”
而对于装配工艺经理梁春秀而言,哈飞空客最大的创新是其高效的管理模式。据她介绍,为明晰生产流程、方便管理,公司将生产工艺分为了多个工作包,每个工作包由一位工程师和多位技术工人长期负责,既便于保证产品质量、明确权责,也能够培养出在具体工艺方面专精的技术人:“我们基本上每个工作包都由一个单独的工程师负责,这一方面就会(要求)特别专精、特别懂。对于我们一个新的企业中大学毕业生、新工程师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企业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发展平台。这样的话通过几年的锻炼、积累,可以得到提升,对于他的职业规划其实是非常好的。”
与此同时,哈飞空客管理模式下员工的相关配套措施也得到了很好的执行。除了收入的提高、工作时间的保障,对于胡训仁来说,对于员工能力的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培训,保证了老技术工人能够与时俱进、新员工能够跟上脚步:“老员工的话如果有新的图纸变化,公司会统一在图纸的更新、操作上进行新的培训。如果是新员工到来,会从公司最细致的东西给他们培训,比如厂房要求、工艺、检验做整体培训,让他们了解公司现在处于一个什么状态,员工进行操作的时候要有一个什么态度。”
正如加拉斯所说,这个企业和其中的员工都非常年轻,而梁春秀认为,这种年轻也带来了活力和无限的可能性。正因为没有太多在航空制造业的经验,许多年轻员工能够更好地适应空客西方化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哈飞空客独特的企业文化:“新的团队有一个好处是没有固化的思维,接受新鲜事物和新鲜的管理理念非常容易。这方面对于公司而言,在一张白纸上写字自然会更方便些。”
企业文化、质量要求、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给这个年轻的企业带来了持续的动力和出色的产品。2014年12月12日,首件空客A350XWB方向舵成功交付,也意味着该公司承担该型号飞机在华制造份额的又一次增长。公司总经理奥利维埃尔·吉勇表示,“到2018年,哈飞空客的产能将达到每年100万小时,员工数将达550名,也会开展更多的项目。作为世界级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制造商,哈飞空客采用欧洲空客公司先进的生产工艺及流程。目前,哈飞空客正在和空客集团开展一些战略性合作项目,包括为空客A320和A350制造零部件。未来,我们也将致力于其他系列民航飞机零部件的制造。”
吉勇表示,哈飞空客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空客方向舵产业基地,未来将成为中国民用飞机零件的重要制造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