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毯传统编制 巧手织出“软黄金”。设计图案。
衡水地毯传统编制 巧手织出“软黄金”。在各工序中保持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图为工人将纱线用络车绕到络子上。
衡水地毯传统编制 巧手织出“软黄金”。
织做。通过将上百种不同颜色的毛纱交织,采取多种织做倒头方法,在张力较大的经线上拴制厚密的栽绒结,织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图案。
对地毯织做半成品的疵点进行修理,为半修。
片毯可以使地毯花形纹样呈现立体感。
投沟,使地毯花样层次分明,花形风雅美观,形似逼真,达到脱壁欲出的浮雕效果。
衡水地毯传统编织技艺,起源于清朝末期,最早以家庭作坊为主要经营模式,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1972年,当时的衡水鞋厂组建起地毯车间,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衡水地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传统纯羊毛手工打结地毯、加丝藏毯、仿古地毯和开司米四大系列产品,做工精细,工艺精湛。
手工地毯是地毯中最具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物品,不仅是重要的装饰品,更是一种体现个人品位的艺术收藏品。因此,高档手工地毯被称为“软黄金”。2013年,衡水地毯传统编织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前不久,在第二届全国民族工艺美术珍品展上,衡水地毯公司生产的“90道撒网诺瑞”手工毯,还荣获中国民族工艺美术“神工·百花奖”最高奖——金奖。
传统地毯采用纤维长、光泽足、弹性好的羊毛、羊绒、牛绒、驼绒、桑蚕丝、柞蚕丝等天然材料,将不同颜色的毛纱交织在一起,制成各种逼真的花样,再通过化学水洗处理,使产品洗似锦缎、柔中藏坚、色泽鲜艳、极具弹性。同时采用剪片工艺,使产品轮廓鲜明、清晰,能产生类似浮雕的艺术效果。
传统地毯的织做程序非常复杂,要经过图案、织做、平毯、片毯、洗毯等13道大工序、86道小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包含着很多绝活和技巧。织毯时采用“八字结”,每编织一个结,都要人工扣动经线一次、打结一次、“砍头”一次,劳动强度相当大。一块面积为54平方英尺的地毯,2名熟练工人需要一个多月才能织完。与机织地毯相比,手工地毯结实耐用,色彩过渡也更加自然。
上世纪90年代初,是衡水传统地毯最辉煌的时期,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欧美、中东、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年创外汇300多万美元。而地毯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收入不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项工作。目前,从事这一工作的都是有着二三十年工龄的老师傅,缺少年轻工人,是现在这项技艺在传承中遇到的最大问题。
近年来,衡水地毯公司一直致力于对传统编织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已将编制过程制作成视频,并计划将编织工艺、操作规范编写成文字资料,最大限度地将这项技艺保护、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