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纺织新闻 » Mango在华频频关店 被指定位尴尬输对手

Mango在华频频关店 被指定位尴尬输对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3-06-15  浏览:5

时尚行业永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快时尚亦逃不出这样的规律。 

来自西班牙的快时尚品牌Mango近来一直在走下坡路。比起同样来自西班牙的竞争者ZARA,具备渠道优势的Mango近来频频曝出撤柜关店的消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Mango产品平平、缺乏快时尚特质,缺乏竞争力。由于其产品的结构问题,如果未来无较大改变,那么退出中国市场将成为其无奈的选择。 

多个城市频频撤店 

同Zara一样来自西班牙,2002年开设中国首家门店,用十年时间在国内80个城市布局了200个零售网点,Mango的动作相比而言是最快的。Mango大中华区行政总裁2012年曾表示,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增开500家零售网点,覆盖超过100个城市。 

然而,在去年优衣库和H&M中国新增门店数分别达71家和339家的背景下,“撤店”却成了Mango在中国的一个无奈动作。 

据了解,在北京市场,Mango在东直门银座百货、崇文门新世界百货以及大钟寺尚客百货的专柜相继撤店,武汉、大连等地也传出了Mango专柜关张的消息。而近日,有业内人士爆出,Mango在南京及上海出现不少撤柜。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匿名致电了其相关工作人员,得到的答复是上海地区并未关店撤柜。不过,有关注Mango的消费者表示,其在上海五角场的一家门店早已撤离。 

近年来,中国市场成为快时尚大力发展的市场。不仅是Zara、优衣库、H&M,相对发展弱势一些的GAP等纷纷宣布了在中国市场的新发展规划。然而,对于Mango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规划,Mango品牌总经理EnricCasi却显得较为谨慎,他表示公司会对中国市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划,以确定未来的发展计划。 

“经过多年发展受阻后,Mango或将会调整在华的投资、经营策略,其将会更加谨慎地对待中国市场,在渠道、模式、价格、业务、定位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就目前来看,Mango势必会放缓在华扩张的步伐。 

跑输同类品牌 

尽管近年来国外时尚品牌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但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使得时尚品牌的经营并不乐观。杜岩宏告诉记者,虽然Mango是最早进入我国的快时尚品牌,并在全国迅速铺开了营销网点,但其价格相对较高、品类相对较少,使得其并不太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成本的上涨更让其陷入经营困境。 

分析人士指出,产品平平、缺乏价格优势也许是Mango被“边缘化”的主因。有消费者向记者抱怨,Mango的服装质量款式缺乏新意,但价格相比H&M等却不低。 

“Mango有点给人不上不下的感觉,门店布局不多,其实主要是其在快时尚品牌方面没有太多的特色。”在九派咨询管理总经理邵立刚看来,Mango算快时尚,但其定位却是存在问题的。“比如,款式的时尚性不如Zara做得好,在整个品类、规模、速度上又不如优衣库做得好,价格上又不比C&A、H&M便宜,没有鲜明的特色。” 

除了产品性价比不高,更有分析人士将矛头指向了Mango的经营模式。在“撤店”大潮中,其代理商模式也出现了盈利不佳的问题。 

和“西班牙兄弟”Zara一直坚持的直营相反,Mango更多的是特许经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Mango目前拥有的2600间店铺中,60%属于特许经营性质,40%为独立持有。 

代理模式往往更加容易打开市场,相比直营,品牌商的成本会减少很多。但有利必有弊,在分析人士看来,为抓住终端渠道,品牌商需要给渠道商种种优惠条件,侵蚀其利润。另外,代理商的加入使得中间成本过高,且与企业之间无法形成有利于库存控制的机制,造成库存大、账期长的问题。

对于正在逐渐改变的Mango,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前景仍不明朗。“一直不太看好Mango,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很长了,包括店铺陈列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邵立刚认为,如果后续Mango没有做出较大改变,那么退出中国市场或将成为其最后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产品的结构问题。”(每日经济新闻)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