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纺织新闻 » 辽宁庄河:4亿柞蚕产业遇“退蚕还林”呼声

辽宁庄河:4亿柞蚕产业遇“退蚕还林”呼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1-11-08  浏览:26

眼下,庄河蚕茧的采摘季刚刚结束,这条小小的虫子正在给庄河蚕农吐出巨大财富。“现在,蚕茧每斤16元左右,而去年仅为12元;蚕蛹今年每斤8元,去年是6元。”昨日,庄河市蚕业工作站副站长宫兴源表示,今年,庄河蚕茧的价格达到“史上最高”,这个鲜为外人所知的产业已聚集了4亿多元的产业规模。不过,这个似乎正处在巅峰的古老产业如今却要面对一个现实困惑:在“退蚕还林”的呼声中,它的眼前是一条吉凶未卜的前途。

蚕茧每斤16元

价格史上最高

昨日上午,庄河市仙人洞镇木鱼山村蚕农张希平卖完最后一批蚕茧,丰收的喜悦爬上眉梢。“养蚕30多年,第一次遇到这么高的行情。今年产量也比去年提升了约20%。”张希平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蚕一共产出了1600多斤大茧,卖了近3万元。据了解,庄河地区共有1万多户蚕农,今年每户平均收入三四万元,有的甚至达到10万元以上。

加工蚕茧的缫丝厂出产的生丝今年价格也创下新高。“去年,庄河当地的缫丝厂销售生丝的价格为每吨32万~40万元,而今年,则达到了每吨50万~55万元。”宫兴源说。

记者了解到,庄河蚕分为春蚕和秋蚕,春蚕每年7月份收茧,而秋蚕茧的采摘季在10月份,也是庄河蚕的重中之重。“现在,庄河蚕年产蚕茧量在7000多吨,产值超过1个亿。”宫兴源表示,放蚕摘茧这个古老又神秘的产业在庄河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

87万亩养殖蚕

一年吐出4亿

“辽宁地区,放蚕量和养蚕产业规模排在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凤城、宽甸、庄河,庄河地区养蚕量占全大连的80%~90%。”一位业内人士介绍,庄河共有26个乡镇,其中16个乡镇养蚕,而仙人洞镇、蓉花山镇、桂云花乡以及步云山乡是庄河的“养蚕重镇”。

“庄河共有柞树林146万亩,其中柞蚕场就有87万亩。”庄河市蚕业工作站副站长宫兴源表示,庞大的养蚕产业带动了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如今,庄河地区共有32家加工蚕茧的缫丝厂。

“庄河每年产茧量7000吨,这些茧根本不够如此多缫丝厂吃的,很多缫丝厂从凤城、岫岩、吉林等地进茧。”庄河一家缫丝厂负责人李先生表示,本地产的蚕茧基本只能满足这些缫丝厂半年的产能。

另一方面,本地蚕茧还在外流。“初步估计,庄河大约有30%的蚕茧流向胶东半岛。这种交叉流通扩大了庄河蚕茧加工产业的规模,估计其产值已超过3亿元,加上养蚕产业,庄河蚕为当地贡献了大约4亿元的产值。”宫兴源表示。

是完善产业链

还是退蚕还林

一个产业的困惑

记者了解到,庄河地区放蚕摘茧共有300多年历史,蚕农们以家庭为单位,在自然形成的大片柞树林里,放蚕养蚕,收茧卖丝,形成了一个古老的产业。然而,如今,这个古老产业正在面对困惑以及对未来的抉择。“庄河缫丝厂加工出来的生丝主要销往外地,其中大部分出口国外,比如印度、新加坡以及欧洲等,国外的加工企业将生丝深加工成丝绸、绢纺或者高档服装等,通过高附加值攫取了更大的利润。”上述缫丝厂负责人李先生介绍,庄河当地的缫丝厂只是把蚕茧拉成生丝,属于初加工。即使目前已出现了对蚕茧、蚕蛹的深加工苗头,比如将其开发利用在医药,或者做雄蚕蛾酒等方面,但其规模和加工量都很小,对庄河养蚕产业影响甚微。在庄河蚕业整条产业链上,深加工环节缺失,一大块利润白白流失。

那么,为什么不能延长产业链,在当地开设绢纺厂呢?业内人士颇为无奈地说:“从保护自然和生态角度,有关部门提出了退蚕还林,这让很多养蚕人觉得头顶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场外资金也因此不敢贸然进入,产业的未来充满未知。”

事实上,据业内人士介绍,最近几年,庄河养蚕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所萎缩。“外出打工的收入日益可观,加之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大,很多留守在大山中的蚕农因此动了心,有的已经放弃养蚕而外出打工;此外,养蚕成本逐渐提升,也导致一些蚕农心生退意。”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那么,养蚕究竟是否破坏生态?到底该如何平衡养蚕产业和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呢?庄河市蚕业工作站副站长宫兴源表示,在蚕进食期内,养蚕确实会导致放养蚕的柞树林枝叶被“蚕食”,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有所影响。不过,如果庄河养蚕业保持在现有规模,尤其是像现在这样严格控制放蚕密度,保证柞树林休养生息,那么,对生态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庄河养蚕业传承几百年,这就说明该产业对生态影响并不严重,不然,那些柞树林早就被蚕"吃"光了。”宫兴源说。(新商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