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绒产业现状(一)山羊绒产销情况。内蒙古地区绒山羊饲养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一般每群羊200~300只,同一群里有1~5岁不同年龄的山羊,山羊与绵羊混合饲养的现象也比较多,每年休牧3~5个月。牧民仍延续传统、粗放的饲养管理模式,只重视山羊的存活率,不进行科学、精细饲养,出现了饲养成本高,出栏周期长,养殖效益低的现象。在购销环节,不分年龄、部位混和抓绒,混绒销售。企业收购时凭经验,目测估计绒的细度、含绒率、长度等,综合确定收购价格,不分等、分型,按“堆”收购,不但增加了羊绒加工企业的生产工序和成本,还严重损害了广大牧民的利益,使得牧民在羊绒市场好的时候,不能获得应有的效益,市场不好的时候,损失也最大,因此,近年来出现大量减少绒山羊养殖的情况。据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了解的情况,仅锡林郭勒盟山羊绒产量就减少一半以上,原料不稳定严重威胁山羊绒产业的稳定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原绒市场持续疲软,价格迅速下滑,已经跌落到近10年的最低点。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启动羊绒临时收储政策,羊绒价格止跌回升,每吨分梳绒由40多万元升至70多万元,2011年羊绒价格保持在75万元/吨左右,最高达到85万元/吨,与2008年相比,涨幅达到50%,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二)羊绒纺织企业情况。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共有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羊绒加工企业202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具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169家,实现销售收入406亿元,上交税金8.9亿元,出口创汇3.6亿美元,带动农牧户26.9万户。全区年产分梳绒6000多吨,羊绒面料50多万米,羊绒衫1200~1300万件,羊绒围巾300多万条,形成了以“鄂尔多斯”、“鹿王”为龙头的羊绒加工纺织企业集群。内蒙古的山羊绒产业具备成熟的加工技术,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了从原料生产、收购、加工,到羊绒纺织品生产、新产品开发和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受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羊绒及其制品的国际、国内销售市场发生很大变化,主要绒纺织企业出口订单减少30%,出口总值同比下降27%。据内蒙古检验检疫局统计,2008年内蒙古羊绒衫向日本、美国出口量减少最多,降幅分别高达56.3%、31.8%,成为内蒙古出口值降幅最大的轻纺类产品,而分梳绒基本不再出口。羊绒纺织企业受原料、工资要素上涨影响,加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市场需求萎缩,羊绒纺织品出口“量价”双跌的局面,企业一方面大力开拓国内市场,2008年以来羊绒制品国内销售量增加30%左右。另一方面所有羊绒企业都实施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以维持羊绒企业的基本稳定。(三)山羊绒质量状况。由于山羊绒收购没有体现以质论价、优质优价,为提高山羊个体产绒量,牧民近年来引进一些产绒量高但细度差的绒山羊种羊,与当地优质绒山羊品种杂交,产绒量显著增加,而绒质量却大幅下降。据统计,2005年全区山羊存栏数为2962万只,羊绒产量为6395吨,平均每只山羊单体产绒量为215.8克。到了2009年,山羊存栏数为1752万只,绒产量7375吨,山羊单体产绒量420克,山羊存栏数减少了1210万只,而绒产量却增加了980吨,几乎增加了一倍。综合内蒙古纤维检验局2004~2010年山羊绒质量检测结果,山羊绒平均直径由2004年的15.25μm增加到2010年的15.85μm。不过,从鄂尔多斯市举办绒山羊赛羊会的情况看,成年种公羊羊绒平均直径2008年比2006年降低0.92μm,育成种公羊降低1.9μm;平均产绒量成年种公羊增加155.83克,育成公羊增加235.8克,该地区呈现出山羊种公羊羊绒平均直径逐年变细,产绒量不断提高,羊绒综合品质得到改善的趋势。据调查,九十年代中期以前,阿尔巴斯、二郎山、阿拉善白绒山羊所产平均直径在14.5μm以下的特细型山羊绒占多数,而现在细度在14μm左右的羊绒很少,不到总产量1%,优质山羊绒成了稀缺产品。山羊绒质量持续下滑,大大降低了羊绒制品质轻、柔软、保暖、透气性好的优良特性,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436”品牌的高档羊绒制品,遭遇优质原料难觅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我国羊绒及其产品的良好国际信誉。山羊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优势,效益劣势。内蒙古山羊原绒产量占世界羊绒总产量的40%,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50%,羊绒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也达到50%和70%,但近年来山羊绒产业效益下滑明显。在90年代初期,羊绒售价最高达到120万元/吨,现在只有80万元左右/吨;分梳绒出口由11.65万美元/吨降至2009年的6.64万美元/吨;羊绒制品出口价格从1990年的最高近30美分/克,降到2011年的16~18美分/克。据了解宁夏分梳绒出口135美元/千克(合人民币85万元),内蒙古地区没有分梳绒出口,国内售价80~85万元/吨,而同期人民币汇率相应提高。无论从质量、还是销售价格,都不再是“纤维钻石”、“软黄金”的概念。据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反映,公司在羊绒产业方面年投入资金近20亿元,利润却不到1亿元。整个羊绒产业只是在维持我们的资源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已出现弱化趋势。(二)产品优势、品牌劣势。内蒙古自治区的山羊绒产业规模大,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但附加值低,鄂尔多斯、鹿王、东达蒙古王等国家知名羊绒品牌,仅仅是国内品牌,出口产品全部“贴牌”。我国出口羊绒衫的价格仅仅是英国苹果牌羊绒制品的1/4,是意大利劳罗皮亚娜品牌的1/3。我们的羊绒产业实际是国际羊绒制品的生产车间,企业创造国际品牌的内在动力不足。(三)羊绒产业“形”大、“神”散,缺乏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受加工出口利益的驱动,依托丰富的山羊绒资源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政策支持,山羊绒产业迅速发展为自治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市场不规范,无序竞争始终伴随着山羊绒产业的发展历程。山羊绒产业发展缺少明确的目标定位、有效的政策措施和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一是盲目发展绒山羊,养殖区的环境遭到无情破坏。二是原料收购竞相抢购,破坏资源。三是出口产品相互压价、自相残杀。在这种情况下,山羊绒质量大幅降低,企业利润被压缩到底线,致使国外羊绒制品进口商提出,出口羊绒制品的羊绒细度不得大于15.5微米的限制性要求。(四)国际市场萎缩,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增大,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多,产品研发乏力。经调查,2011年巴彦淖尔市53家羊绒企业,停产的27家,半停产17家;鄂尔多斯市81家羊绒企业,停产、半停产的20家,转产的4家。山羊绒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大力推行绒山羊养殖标准化是羊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加大绒山羊养殖标准化基地建设投入,按照标准化要求建立保种、育种基地,培养优良种群,实行科学饲养,精细管理。同时按照羊绒加工企业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山羊绒。(二)结合内蒙古实际,按照扶优扶强限劣,整合产业资源,提升羊绒产业竞争力,创造国际品牌的原则,尽快组织制定有利于羊绒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快内蒙古羊绒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实现羊绒产业健康发展。(三)依据山羊绒产业发展实际需要,抓紧毛绒纤维地方立法工作,将推行绒毛标准化生产、公证检验制度、收储制度、经纪人制度、绒毛生产经营合作组织制度、实行净绒毛计价、质量监督、羊绒质量鉴别检验等制度,列入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依法保护绒山羊养殖户的利益,规范流通秩序,做强羊绒产业。(四)加大山羊绒公证检验力度,有效地维护山羊绒的市场秩序,保护农牧民和生产企业的权益,促进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中国纤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