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中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长丝织造协会会长徐文英率中长织协相关人员为深入了解福建省长丝织造产业的运行现状以及企业目前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加强协会与企业间的沟通联系,对福建省厦门市、石狮市、晋江市、晋江市龙湖镇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中徐文英会长一行实地走访了华懋、文兴、三元、惠龙、联邦三禾、贸盛纺织、创艺纺织、福建龙峰等企业。此次调研在石狮市龙湖镇政府召开了氛围热烈的座谈会,约30多位企业代表及20多位企业家出席了会议。
从调研中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目前福建各地区长丝织造企业的开工率仍显不足,勉强维持在80%左右。虽然2012年11月上旬像往年一样出现了年前的小高潮迹象,但热度未能延续。库存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低价销售库存减少了利润,赊销又增多了应收账款。此外,随着春节将至,多数工人将回家过节,节后能否如约返回工厂,是企业最为担心的问题。尽管如此,福建企业家们已能够冷静面对当前困境,并积极看待生产经营及市场销售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对2013年的行业发展表示出了信心。
如何做好市场
品质稳定是关键
产品研发是重点
2008年以后,长丝织造产业扩张迅速,尤其是2010年市场较好时,福建省投产了大批项目。如今,这些项目已基本完工,正在陆续投入生产,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使产能难以充分释放。在国际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外需明显不足,多数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已经转向国内市场。调研中,企业普遍认为,终端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市场没有动力好转的根本原因。预计2013年下游订单还将缩水40%左右。中间产品的销售市场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市场、二是做单子。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做市场就是提高销量,产品利润率并不高,但销量大,企业可以获得较好的收益。以前市场上对量的理解就是销售“大路货”,但如今看来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即便是跑量,也要做高品质的“大路货”,也就是说虽是常规品种,但必须质量稳定,货源充足,厦门东伦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一般规模小、管理差的工厂难以做到的。做单子就是按照订单来生产,小批量、多品种,依靠生产能够及时满足客户需求,附加值高的产品来获利,但这对客源和客户关系的要求较高,对企业自身开发新产品能力以及生产组织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些研发能力弱的企业很难稳定住客户。福建企业家们对自身的定位已经非常明晰,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在如今的市场上,要想做好,产品质量和档次是基础,首先要稳定生产规模,其次要走创新路线,做好产品开发。
如何做好产品开发
协会引导是动力
推广品牌是途径
走访中可以发现,企业已对产品自主研发萌生出了强烈意愿。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以前是面料商在引导市场,而织造厂、印染厂只做代工,按照需求来生产。但当需求不足的时候,如何引导市场就显得颇为重要。企业需要强有力的自主研发能力,开发新产品,引领市场。受访企业表示,希望协会能够从行业的角度引导企业走研发型的经营路线,要从原材料、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设计等各个环节统筹考虑,协调发展、共下苦功,把长丝织造产业真正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挖掘出来,使其成为具有高精尖技术的产业。
此外,企业家们也充分意识到品牌的力量。中间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向最终消费者传导可能还需要时间,但是打造面料品牌,可以帮助下游企业、下游设计师对产品定位的选择。企业家们也渴望能有属于长丝织造行业的国家级检测中心来为产品的质量及各方面的性能进行检测。因为长丝织物的产品门类众多、功能复杂多变,使用性能要求较高,因此一个具有多品种、多功能的产品检测中心显得尤为重要。
如何应对当前压力
笑看成本刚性上涨
静待市场转暖契机
成本的刚性上涨:企业表示,目前产品成本上涨主要集中在工资和环保两个方面。目前,工人平均工资在4000元/月左右,考虑到物价上涨以及十八大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等因素,工资无法回调。环境保护成本的上升是在原有的污水处理费用上又新增了煤改气的成本。污水处理费使水费翻了一番,而煤改气则使动力成本也翻了一番。与棉纺行业相比,长丝织造行业的原料成本可控性较高。但随着生产的发展,细旦高密织物受到市场的普遍青睐。为适应市场需求,福建生产企业多数生产的是20D细旦织物,该类产品的织造难度大,生产周期长,使得产量下降了一半。但是20D产品的价格并没有比40D高出一倍,这就减少了企业的收入。此外,虽然20D原料耗用少,但对长丝原料质量的要求相对较高,福建地区企业以做锦纶长丝织物居多,目前国内市场锦纶长丝品质难以满足高档产品的生产需求,因此企业多选择台湾地区的锦纶长丝。然而,台湾锦纶长丝进口受到“反倾销”的影响当前须缴纳5%的关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原料成本负担。
市场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市场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众多的销售环节推高了终端商品的价格,普通消费者的收入水平难以承受;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不足、对预期收入及通货膨胀的担忧,消费谨慎,更愿意选择储蓄。因此企业家们也清醒地认识到,2012 年是一个比2008年金融危机更难熬的时期,期盼2013年能有所好转。消费者信心的重建,依靠的是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全面转好。多数企业表示,这是一个苦练内功,抓管理、抓技改、抓产品研发的好时机,只要把这段时间熬过去,就一定可以迎来市场回暖的那一天。
(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