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兆生
5月29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和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在我国纺织工业基地城市——福建省(福州)长乐市联合举办“非棉纤维研发及应用产业对接会”。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与会代表参观了“2011年度中国棉纺织行业非棉纤维应用优秀企业” ——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
走进长源公司的生产车间,看到纺织女工聚精会神地在操作通道中巡迥检查,从前纺车间的清梳联到细纱车间的络筒机,50万纱锭配套产能全部处于高效、安全、清洁的运行状态,参观者不禁竖起大拇指,对长源公司在纺织行业处于困境而自身仍能保持稳定高效表示钦佩。
当机立断选择非棉项目
长源公司注册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生产经营各种纤维纯纺及混纺纱线的大型股份制民营企业。通过几年时间的精心经营,公司的综合实力迅速崛起。目前,公司已拥有50万纱锭的生产规模,是长乐市的纺织龙头企业,也是福建省最大的纺织企业之一。公司在中国棉纺协会和中纺联信息统计中心联合进行的2011年中国棉纺织——化纤短纤纱行业经济效益指标排序中取得了主营业务收入第三名、人均利税第一名和劳动生产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然而,2011年公司取得卓越绩效的背后却是异常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棉纺行业的集中体现:国内外棉价倒挂导致国内棉花价格大幅波动、下游产业需求疲软、终端市场恢复缓慢、劳动力等各种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涨。在这些负面因素的合围下,企业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2012年1~4月,内外需市场依旧低迷,一季度,企业直接受制于原料要素环境的制约,我国棉纺行业、化纤行业的利润增速同比分别下滑了3.6%和46.6%,整体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面对这些困难,企业如何突破围城迎难而上?长源公司在持之以恒练内功,坚持落实设备、工艺、操作三大基础管理,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同时,还面临着三种选择:一是维持现状,坐待转机;二是产能的重复扩张,企图以量取胜;三是顺应严峻形势和发展潮流,在困难与机遇并存、迎难而上才能把握机遇的情况下,以高新科技引领企业转型升级。
以董事长郑永光和总经理王晓东为核心的公司战略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依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 发展纲要》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纲要》,结合棉纺、化纤行业目前的运行态势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坚定地选择了发展化纤产业,当机立断付诸行动。
目前,长源公司按照“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纺织工业,促进纺织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结合,立足已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纤维”的精神,一些立足于现有产能转型升级的技术改造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启动,以高新科技视野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比较,从而优选科技含量高、新产品产业化适应性强、产品市场接纳度好的技改项目,引领公司50万纱锭产能同步或先后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含量,达到企业全部生产能力都具备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体现出高科技引领传统纺织企业转型升级。
科研投入造就知名品牌
近年来,长源公司根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各种科技研发平台,并先后取得了福州市级和福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获得了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等一系列相关成果。
难得的是,长源公司真打实干,把科技平台的认证认定,当做迎难而上、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接力点和里程碑,公司在科技平台研发创新方面狠下工夫,专门组建了一支实力高强的科技研发队伍,从事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的研发工作以及设备技改工作,公司总经理王晓东亲上企业科研一线,督导公司科研发展工作。
连续几年,长源公司不断追加科技创新研发资金的投入,2011年公司科技研发专项费用就高达5034万元,2012年公司科技投入按年份同比,将有跨越式的增长。
近年来,公司科研平台科技引领的研发项目包括高新技术纤维纺纱生产线项目、纳米级抗静电短纤的研发、两组分超细旦纤维赛络纺的研发、粗纱自动运输线的研发等8项科研成果。
长源公司依靠科技力量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使生产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得以降低,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明显的提升,公司各品种纱线供不应求,其主打产品之一——粘胶纱,正是得益于高科技含量的渗透,使产品“源于天然、超越天然”的品质得以彰显,下游产业终端产品的穿着舒适性和吸湿透气性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成为纱线市场的抢手货, 产品实现零库存。
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也进一步提高了公司皓光牌、长源牌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效应,皓光牌商标先后被评为“福州市知名商标”和“福建省著名商标”,皓光牌涤纶纱产品被授予“福建名牌”称号。
最近,王晓东正组织相关人员奔走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国内知名纺织高校之间,研讨纺织高科技项目、组织产学研联合科研攻关,力争在高新科技引领下,通过长源公司的率先转型升级,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及东南沿海区域棉纺行业提升产品结构档次,促进产业升级起示范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