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行业运行压力犹存的形势下,第十一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织交会”)所呈现出的种种思考无疑别具一番深意。
11月3日,一场毛织盛会在主会场中国·大朗毛织贸易中心隆重开幕,并在广东毛织市场、富康路、富华北路和银朗北路四个分会场同时启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中纺联会长助理、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彭燕丽,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林云峰,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林英,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和镇委书记、大朗镇人大主席胡浩举,镇委副书记、镇长邓卫洪等各主办、承办、协办和支持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国内外客商、专业采购团、参展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约2000人参加了开幕盛典。
时尚主题 引领毛衫流行趋势
对于传统的毛织产业来说,时尚是一种苏醒,是一种突破与前瞻,更是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大趋势的题中之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穿衣的意义早已突破了对御寒保暖的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渐升华为一种标榜个性的自我表现方式,时尚也因此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当前,尽管产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质量过硬之外,在品牌、设计等更高端的产品层次上,行业仍处于整体沉睡的状态。对于传统的毛织产业来说,时尚是一种苏醒,是一种突破与前瞻,更是当前我国纺织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大趋势的题中之义。
在此形势下,大朗率先萌动,通过流行趋势权威发布与设计大赛重金打造,牵手“时尚”,为毛织产业注入时尚的活力,引领“毛衫时尚”权威。今年,“织交会”组委会牵手中国流行色协会以及莉姿奥、印象草原、卷卷毛、宝迪莱丝、依菲拉5家本土一线品牌举办2013/2014秋冬中国(大朗)毛针织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
围绕“时尚”这一元素,本届“织交会”还重金打造了主题为“时尚织城·苏醒”的第十届中国毛织服装设计大赛,金奖奖金从往年的2.5万元翻倍增长至5万元;银奖奖金增长至2万元;铜奖奖金增长至1万元。通过近十届设计大赛的积累,大赛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业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今年共收到来自全国25个省、市和地区的参赛稿件489份,与上届相比增长32%。
三大亮点 打造“时尚大朗”
经过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织交会”已初步实现了从形象展向贸易展的转变。主会场中,国内外客商的一对一洽谈,为企业带来直接订单。
亮点一:突出“两化融合”
抓住被评为“中国电脑针织横机集散基地”的契机,本届“织交会”在主会场西门外首设户外机械专业展馆,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位数量增长近一倍,慈星、龙星、圣东尼等数控织机品牌企业悉数参展。广东慈星公司与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还在主会场三楼合作建设电脑横机研发中心,致力于突破基础性、关键性、探索性的数控织机研发课题,积极开发产业化、实用化的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技术,进一步提升纺织机械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实力。
亮点二:突出“电子商务”
本届“织交会”突出电子商务应用,专设电子商务企业展示区,吸引风向服饰等多个具有电子商务业务的本土企业集体亮相,促进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效融合。联合建设银行设立电商主题休息区,让客商亲身体验“善融商务”的完善服务。在主会场毛织贸易中心建设电子商务企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大朗作为“中国羊毛衫名镇”的货源优势以及完善的电子产业链优势,打造华南地区最专业的电子商务孵化集聚基地。目前已引进了森巨服饰、赛诺施服饰、智飞信息技术、蓝色视觉摄影等多家企业入驻。
亮点三:突出“毛织文化”
抓住被评为“广东省毛织文化艺术之乡”的契机,本届展会突出“毛织文化”,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和充实毛织文化内容。在主会场三楼举办《臻品天工、穿花穿凤》毛织主题展和《天工飞凤》毛织风情主题展,把毛织产业、织交会发展的历程,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和宣传。与“织交会”同期举办毛织风情节,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毛织行业摄影作品展、毛织艺术作品展览活动等10多个活动项目,展示大朗的风土人情以及大朗毛织产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文化。
经过连续多年的成功举办,“织交会”已初步实现了从形象展向贸易展的转变。为突出“织交会”商贸功能,本届展会在“做精”、“做实”、“做细”等方面下工夫,致力于打造全球毛织服装、工艺装备、原辅材料最新流行趋势最精彩的展示平台,海内外客商最专业的时尚毛衫、原辅材料和毛织设备采购的首选平台,引领毛衫时尚化潮流。
织交会主会场中,纪帆登、颖和祺、莉姿奥、印象草原、英伟、QQ、宝迪莱丝、依菲拉、卷卷毛、麦尔特、F1000等众多镇内名牌名标服装企业悉数亮相;为了加强与上海友谊商城、广州新大地、杭州四季青等国内重点批发市场的合作,广邀意大利、法国、俄罗斯、西班牙、匈牙利、芬兰等欧洲国家,以及南非、美国、韩国等国及中国香港地区的专业客商;展会期间,三场“毛织服装专业买家采购对接会”的举办也通过现场“一对一洽谈”的方式,为企业带来直接订单。
展望蓝图 五年再造新织城
至今10年来,大朗一次次成为中国毛织时尚产业的风向标和焦点,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毛织产业集群,共有毛织行业企业近万家。
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全国精选19个市县和19个镇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第一批试点”,大朗镇依托高度的产业集聚,名列其中;同年12月,大朗被评为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当时全国仅有2个镇获此称号。
至今10年来,大朗一次次成为中国毛织时尚产业的风向标和焦点,辐射常平、寮步、东坑、黄江等周边镇区,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毛织产业集群,共有毛织行业企业近万家,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整个产业集群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形成了10平方公里的大朗镇毛织商贸区,拥有2个毛织专业市场、6个毛织生产片区和12条毛织专业街。全镇集聚了国内国际品牌20多个,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7个。全镇规模以上毛织企业逾80%设立了研发设计部,招来高级设计师1300多人,年设计毛衣30万款。
十年,是大朗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十年,是大朗传承创新、扬帆起航的新起点。在2012年这个“十二五”规划深入推进的关键年份,大朗镇委、镇政府结合大朗的实际,提出了“全面推进两城一区一体化,率先实现高水平崛起”的宏伟目标,邀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组编制《大朗针织毛衫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建设10平方公里中国毛织商贸城为核心,快速推进六大工程,争取利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由依赖国际市场过渡到国内国际市场均衡发展,使产业发展活力更“活”、特色更“特”、优势更“优”。
金秋时节,第十一届“织交会”正以崭新的面貌,绘就华美篇章。织城大朗,已敞开胸怀,为当前身处成长阵痛之中的中国纺织行业献上一味精心调制的止痛剂。(纺织服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