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纺织面料
绍兴纺织交易平台
 
纺织人才网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展会新闻 » 第十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6月20日启幕

第十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6月20日启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3-06-18  浏览:3

去年展会开幕式现场盛况

        目前,世界地毯产业市值为90亿美元,而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4亿美元。国际上,人均地毯消费为每人3平方米,而消费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人均地毯消费则不足0.1平方米。这些数据表明,只要藏毯产业不断健康开拓、发展,其市场前景广阔。

        “8年前,展会刚刚开始办时,业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大家并不相信这个展会能持续办下去,各国参展商提出要展费补贴,不然他们就不来。今年,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商家报名非常积极,但因场地限制,最后不得不采用“抓阄”的方式来进行遴选。巴基斯坦一共125家企业报名,最后只通过了33家,而印度报了150多家,最后也只通过了42家”。这是2012年第九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结束后,世界手工地毯协会主席库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第十届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将于6月20日至24日在青海西宁举办。截至目前,国外已落实巴基斯坦、印度、伊朗、德国等8个国家的80余家企业参展;美国、加拿大、英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参会。自2004年以来,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已举办9届,展览会的内容和形式从以藏毯产品的展示、商贸洽谈和工艺交流为主,逐步转向地毯展示和现货交易、商贸交流并举,同时辅以藏族服饰、唐卡艺术等文化交流活动。

        从国外客商请都请不来到挤破头非来不可,折射出中国(青海)藏毯国际展览会影响力的日益扩大和青海藏毯产业跨越发展的铿锵步伐。

        底蕴深厚历史悠久

        传统产业不甘人后

        藏毯与东方毯、波斯毯同属世界三大名毯,是青海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也是青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特色产业。藏毯是“中国西部藏式地毯”的统称,传统手工藏毯以羊毛为原料,经植物染色、手工捻线、精心编织而成,既美观又实用,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民族手工艺品。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居住在青海的少数民族就用羊毛或牦牛毛捻成毛线、毛绳,织成薄厚不同的毛席和毛布。1959年,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的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出土了公元前10世纪大量的毛织物和纺纶,其中就有毛绳、毛布,还有一块彩色毛席残片,虽历经3000年,但是用黄、褐、红、蓝等色毛编织而成的条形图案仍清晰可见。这是至今出土最早的毛席残片,是青海藏毯的雏形。这足以说明,在距今3000年前,散居于青藏高原的羌人已经掌握了毛纺织和染色技术,可以织出几何图案的彩色毛席即编织地毯。也同时说明,藏毯起源于青海。

        在上个世纪60年代,传承了古老藏毯编织产业的青海就建立了10多家藏毯企业并一度在80年代取得年出口600万美元的辉煌业绩。然而,受规模小、产品单一等以及市场等多种因素制约,上世纪末,青海的藏毯企业陆续倒闭。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以藏毯产业为主导,培育国际性集团化藏毯产业,整合要素资源,扩展产业链,使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整合思路,制订扶持措施,整合资源,逐步使藏毯这一古老的工艺产业重新步入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古老工艺再现活力

        藏毯产业迅速崛起

        2003年以来,依托优质羊毛原料资源和传统民族工艺优势,青海省着力打造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藏毯产业,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从洗毛、纺纱、织毯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根据相关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基于现有的藏毯产业基础,青海将加速构建集原材料加工、地毯编织、交易,以及研发于一体的世界最大羊毛地毯生产基地和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

        青海地区发展藏毯专业的优势显著:一是地毯原材料优势。青海高原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这里出产的“西宁大白毛”纤维粗长,弹性强,富有光泽,是国际地毯行业公认的编织地毯的最佳原料。二是产业基础和品牌优势。青海地毯产业已经具备了亚洲一流的生产设备和厂房,产业链完备,产业基础条件优越,且经过几年的培育,青海藏毯已经在国内外市场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三是文化背景优势。藏毯是藏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图案设计和编制工艺方面充分体现了藏民族建筑的装饰风格、浓厚的藏传佛教和热贡艺术、唐卡艺术色彩。青海是全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藏文化底蕴深厚,能够为不断提升藏毯的文化附加值和艺术水平提供不竭的源泉。四是投资环境优势。青海省自2003年提出以藏毯产品为核心,打造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以来,先后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制定了相关行业发展标准,地毯产业发展环境相对宽松。

        目前,青海省藏毯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青海藏羊地毯集团、青海雪舟三绒集团为龙头,青海源荣进出口公司、青海海湖藏毯有限公司、青海圣源地毯公司、青海卡比特家纺有限公司和青海大自然地毯纱有限公司等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藏毯企业群。藏毯产业已经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及原辅料供应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企业群框架。

        中国藏毯协会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青海已经形成年产半精纺纱8000吨、地毯纱9500吨、牦牛无毛绒1000吨、山羊无毛绒1700吨和洗净毛1万吨的能力,几大重点企业也均已装备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威尔顿织机和阿克明斯特织机,年织毯能力近300万平方米。

        发展瓶颈亟待破题

        化茧成蝶仍需磨砺

        然而,对于作为地毯产业新锐的青海来说,想要寻求市场新地位,眼下还面临着不少挑战。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青海生产藏毯的企业从业人员呈现明显的“一低一高”,即大中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比例非常低,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例很高,至于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的人员就更是凤毛麟角。而随着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人员、织毯技师、图案设计人员、新产品研发人员等严重不足。

        随着机织地毯的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藏毯呈现萎缩趋势也令人担忧。中国藏毯协会秘书长王英虎认为,青海藏毯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专业技术劳动力短缺而导致手工编织毯产量萎缩,手工毯是青海藏毯之根,只有更多的人从事这种传统工艺并不断创新,青海地毯才能在世界市场上处于优势,进而使整个产业步入良性循环。“在我们国家,没有人从事手工地毯的编织工作,我们只有机器制造出来的地毯。德国还有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们很青睐传统手工制作的藏毯。我们尊重这种传统工艺和那些编制工,这是一种珍贵的艺术。”德国商人卡尔·高曼的这番话代表了欧美市场对藏毯的认可。

        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关联度不高。上下游产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充分的协作机制,产业链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脱节现象和产品不配套现象,同时,企业间高度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分工也还没有形成。比如,各个企业间产品定位同质化趋向等。

        除此之外,青海地毯产业链虽已成形,但是产业链“长而细”,产业规模并没有做大,故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认为,面对国内外地毯的消费新趋势,依托藏毯品牌,青海羊毛地毯产品一方面应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另一方面,应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培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支撑。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必须要加强自主创新,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有关部门应该鼓励、支持企业牢固树立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建立和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在国际上树立自己的著名出口品牌形象,抢占国际市场。(中国国门时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