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纺织品
 
当前位置: 绍兴纺织网 » 资讯 » 展会新闻 » 一场展会让针织“企二代”浮出水面【图】

一场展会让针织“企二代”浮出水面【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绍兴纺织网    www.sxtex.com    日期:2013-11-06  浏览:15

       “我是被老爸‘坑’过去的。”韩骏靠坐在椅子上,这位身形羸弱的90后“宅男”,正在迎来人生轨迹的变化。韩骏家在三水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印染厂。10月中旬,张槎37家针织企业组团亮相2013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16名针织“企二代”随团而行。韩骏也被要求跟着前往。

       这一次的展会,对张槎针织不少“企二代”来说,或多或少都带来改变。展会上,他们中的多数尚未能在家族的展位上独当一面,而是成为了展会的志愿者,为客人提供翻译、主持、电商推介方面的服务。

       让张槎针织老板们始料未及的是,对于他们来说极为普通的一次展会体验,却让一贯低调的“企二代”以积极的姿态闯入大家的视野,而国际化的展会带来最新鲜的资讯和产品,也刷新了“企二代”对于针织的看法。

       针织夫妻档亟须“企二代”接班

       一手推动了张槎针织辉煌的“创一代”们在逐渐老去,他们的子女大多已完成了人生最初的知识积累,然而不够“时髦”的针织行业如何赢得这一批时髦年轻人的青睐?

       “说要开拓一下眼界、锻炼一下呗,家长的借口还能有哪些?”韩骏的父亲和苏子珊(化名)的父亲是生意上的伙伴,无独有偶,苏父要求苏子珊一同前往上海理由也是如此。

       虽然嘴里颇有微词,韩骏们内心却明白父辈的苦衷。

       张槎针织有多少夫妻档?

       一名正在尝试进入自家公司锻炼的针织“企二代”透露,她所接触到的,张槎最起码有90%都是夫妻档。

       对于这些夫妻档企业来说,“创一代”正在老去,他们所创办的企业面临着产业转型和传承接班的双重命题。而在佛山张槎,这一个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针织名镇,企业家们所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

       全球经济环境影响下外贸减少、针织工厂和城市发展所不共融使得针织行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手推动了张槎针织辉煌的“创一代”在逐渐老去,他们的子女大多已完成了人生最初的知识积累,然而不够“时髦”的针织行业如何赢得这一批时髦年轻人的青睐?

       在张槎,针织产业已经列入当地政府接下来要发展的四大产业之一,如何为针织企业培育继承人?政府、企业、社会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去年,31家针织企业在张槎街道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的统筹组织下,以整体形象登上国际舞台。张槎针织抱团参展行至第二年,政府不再包办包揽,而是由企业更多积极参与。

       “为节约经费,参展策划伊始,便预留了6个名额,希望由‘企二代’自费参加。”张槎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然而企业家的反响让人意外,“很多企业家对此非常积极,有一位到了上海看见这么多‘企二代’,于是一个电话把在新西兰留学的女儿召到上海当志愿者。”

       低调肯干有内涵

       传承了父辈们的积淀,摸清了行业未来的方向,庞浩林仍觉得自己是“菜鸟”,“没有成绩出来之前,我不想把话说得太大声。”

       通过这次展会,1989年出生的苏子珊敏锐地看到了市场的变化:“张槎生产的还是大路货,而其他地方展出的东西是新兴复合面料、特殊纱线等产品;张槎的展厅还是红墙绿瓦走传统路线,其他的展厅已经有了时尚感,像逛商场一样。”

       苏子珊家的公司是非常传统的夫妻档,父亲是董事长,在外拓展业务,母亲则是财务总监,负责公司的财会和内部管理工作。在苏父看来,职业经理人难以取得真正信任,儿女接班才是他所期待的。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苏子珊正在跟着母亲学习企业管理和财务工作,本身的法学学士背景,也让她比较关注管理,期待从管理着手提升公司实力。

       苏子珊将大学时学生会的开会方式复制到了父亲的公司,她惊讶地发现,原本学生间的“小把戏”同样适用于社会。她进入公司后,发现例会上同一个问题经常被提及。“这意味着解决效率不高,不如引进部门间相互监督机制、管理者之间的轮值机制,以及后期的跟踪机制,这之后许多问题明显得到了解决。”

       香港大公网的调查表明,中国“企二代”正在进入密集接班期,随着第一代企业家年龄的增长,今年父(母)子(女)的关系数量以将近4成的比例,成为家族企业中除夫妻关系外的第二大亲属关系。

       像苏子珊一样,庞浩林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

       “张槎针织发展了这么多年,政府也说要把生产环节迁出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这里恋恋不舍?因为这里是针织行业发展了几十年的地方,产业链、人脉、资源、商誉各方面的沉淀比外人看见的更为深厚,而这是张槎针织未来崛起最重要的希望所在。”新东鄱纺织有限公司的“少东家”庞浩林,非常看重父辈们积累的行业积淀。

       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材,有的只是没有放对岗位的人才;在庞浩林和庞成发的眼中,没有所谓的夕阳产业。

       “别人分分钟几百万,继承的是上亿元乃至更多的家族财富。对于针织行业的小孩来说,可能需要很辛苦才能赚到1000万元。”庞成发坦言,在庞浩林接班伊始,许多人提出了这样的质疑。“我告诉他们,不要这么说,只要小孩愿意坚持去做,小利润也能做出了不起的大事业。”

       “现在赚的是小钱,不意味着以后没有赚大钱的机会,如果觉得艰难就投身其他行业,才是真正的弱者。”庞浩林花了4年的时间,了解了针织行业内在的逻辑,初步懂得怎么在行业里做好。上海之行后,看见展会上高科技的面料,庞浩林突然从迷茫中找到了方向。“外国人可以花8年乃至更多的时间去研发一款面料,花上三代的百年传承去树立家族品牌,为什么张槎针织不可以?”

       传承了父辈们的积淀,摸清了行业未来的方向,庞浩林仍觉得自己是“菜鸟”,“没有成绩出来之前,我不想把话说得太大声。”

       微信群内鲜聊工作

       和父辈们的圈子不一样,新生代的圈子注重的是轻松、简单、直接的氛围。事实上,在微信群中,他们也鲜少谈及工作。

       16名“企二代”中多数都有留学经历。

       “利润薄得像刀片,压力重得如泰山”的实业市场,对于喝过洋墨水、受过优良教育且自己的想法十分突出的“企二代”而言,吸引力究竟几何,又有多少人自己希望能够继承父辈的事业?最近关于这一话题的争议,是关于“中国最有钱的女人”杨惠妍的报道中,撰稿者认为她的人生“被安排”。

       在国外研修了数学经济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并且跟着导师研究了几年学术之后,庞浩林回国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父亲的公司,他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被安排”。

       父亲庞成发谦虚地对儿子决口不提“传承”,认为“没有好东西给他”,而庞浩林却看中了父辈们积累的行业积淀。“张槎针织发展了这么多年,政府也说要把生产环节迁出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这里恋恋不舍?因为这里是针织行业发展了几十年的地方,产业链、人脉、资源、商誉各方面的沉淀比外人看见的更为深厚,而这是张槎针织未来崛起最重要的希望所在。”

       和父亲庞成发一起出现时,庞浩林身上散发出一种彬彬有礼、沉稳又不失热情的精英气质,在人际交流的场所中也能够游刃有余。然而,在进入家族企业的4年中,每年庞浩林都会挤出几个星期,重回国外简单的生活环境。

       有着10年国外学习、生活背景的庞浩林向往简单的人际交往模式。4年中,他虽然在学习和适应父辈们的交流方式,并且融入父辈的圈子,内心却始终有着深藏的渴望。

       在上海展会的那些天,白天,16名“企二代”在展馆里勤勉工作,到了晚上,这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吃饭、唱K,几天集体活动下来,这一群年轻人迅速组成自己的圈子。

       “我们之间有着战友一般的革命友情。”16名“企二代”中,年纪最大也最为沉稳的是1981年出生的庞浩林,他已结婚生子,并且在父亲的企业中任业务拓展部经理。

       正如他所描述的,由于大多数“企二代”还未接班,甚至一部分还未有接班意向,因此这群人并不是为利益而聚集在一起,唱K吃饭都是为了自娱,在微信的群组中“侃大山”也只是为了自乐。

       然而,新生代们之间的联系甚至比父辈们几十年的圈子都更为密切——新时代的技术手段,如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为他们所用。上海展会回来后,“企二代”在微信上成立了“张槎商会”小组,活跃度十分高。和父辈们的圈子不一样,新生代的圈子注重的是轻松、简单、直接的氛围。事实上在微信群中,他们也鲜少谈及工作。

       “张槎针织的核心竞争力从来就是人,以前是父辈们的圈子,以后会传承到年轻人的圈子中。”庞浩林如是判断。在经历了30年的产业积淀之后,庞浩林认为,年轻人的使命就在于通过在圈子内抱团,将继承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升行业的发展水平,让张槎针织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

       挥之不去的转型压力

       旁边的园区将拥有先进理念的“可上楼的制造业”,苏子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金发碧眼的洋人包围中,针织产业工人如何自处?在高精尖的新产业面前,张槎的针织又将如何转型?

       和庞浩林类似,韩骏口中的“珊姐”、有着御姐范儿的苏子珊毕业后,也进入到父亲的公司。欧洲工业园C区封顶之后,苏子珊所在公司的楼面也正在进行一体化改造,届时将被纳入欧C区的统一物业管理中。

       旁边的园区将拥有先进理念的“可上楼的制造业”,苏子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金发碧眼的洋人包围中,针织产业工人如何自处?在高精尖的新产业面前,张槎的针织又将如何转型?事实上,苏子珊的父亲几年前就把工厂迁往三水等地,留在张槎的,仅仅是“办事处”,留恋的正是针织名镇的“沉淀”。

       5至8年内所有针织的生产环节全部迁出禅城,对于2000多家张槎针织企业而言,是不得不转型的契机。一名政府官员透露,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张槎针织涉足新的电商营销模式的企业已超过148家。

       一家知名电商平台巨头统计数据表明,包括大大小小的淘宝卖家在内,禅城电商已经有98052家。韩骏就是其中之一。

       自称宅男的韩骏,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选择:他不愿意回家接老豆的班,管理一家占地面积极广的印染厂;他还认为自己“懒散”、“不喜欢被人管”的性格会“气死老板”,无法循规蹈矩地当一个上班族。于是,他捡起了大三时候在淘宝上开的一家网店。

       在这家名为“神经衰弱”的淘宝店上,主营的是韩骏自己设计的动漫T恤。韩骏一人负责设计、打版、批版、下单、摄影、修图、上架、网店装修、运营、客服等一条龙工作。在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学念完4年广告专业,韩骏对于推广十分看重,于是在B站(一家知名宅男宅女集聚的动漫网站)每月花费1万元打广告、引流量。

       如果说张槎的西伍服饰等淘宝“前辈”的崛起,是因为做了第一个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的人,韩骏在广告方面的天赋和精准的受众定位为他赢来了利润。7月至10月,韩骏的淘宝店营业额超过7万元,已经实现盈利——毕业后,韩骏再没伸手向家里要过钱,去上海参展的差旅费也全部自掏。

       这是这名90后男生的骄傲。事实上,他事业上的顺利仍离不开父亲的支持,例如在淘宝店的起步阶段,韩骏每一张订单都十分少,他面临着找不到工厂愿意为他生产衣服的困扰。这一问题因韩父托一位熟人帮忙而迎刃而解。

       虽然生活得惬意且自由,韩骏仍面临接班的问题。谈及接班,韩骏有一种自觉性:自己不接班,父亲的事业交给谁?看似叛逆、懒散的背后,有着一份深深的责任感。

       然而,所有的光阴都不会空虚度过,韩骏现在的生活,将为他将来接管企业带来全新视角。可以设想的是,当深谙电商之道的新生代人才进入传统的针织行业,将为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

       电商人才的加入,在庞浩林看来,是未来张槎针织呈产业链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一环。

       这一群性格各异的年轻人,在未来张槎的发展上意外达成了共识:未来的张槎针织应该是以产业链取胜的,链条上每一家企业都找到自己的定位,深耕自己领域,并以产业链形成集群。

       然而具体如何操作,这一群20出头的后生们并没有想通,也鲜有真正在操作的案例。然而,正如一名官员所说,“愿意回到张槎踏实做针织的年轻人,总归是坏不到哪里去的。他们的踏实加上父辈的经验,新的视角和厚重积累将碰撞出什么火花?这几年内就可以见分晓。”(南方日报)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纺织品直通车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