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座大厦,那么班组就是大厦的基石,只有每一块基石坚稳牢固,才能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成立于2000年的孚日家纺毛巾一公司剑杆二工段主要生产中高档毛巾产品,班组现有员工146人,其中技师11人,高级技师5人,先后涌现出包括全国纺织技术能手、省级技术能手、金牌工人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成为孚日集团高技能人才最密集的班组,并于2013年11月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郝建秀小组式全国纺织先进班组”。
“取经”加实干 做表率聚人心
服务于企业生产建设,努力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是新一代知识型职工职业道德的核心要素。工段成立当年入厂的李清水如今已是该工段的工段长,2002年8月公司选派李清水等6名技术骨干到瑞士学习苏尔寿G6200剑杆织机的操作技能,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他利用一切时间向国外技师“取经”。2001年公司从德国引进20多台生产设备,当时订单计划非常紧张,面对艰巨的设备安装任务,李清水带领工段安装人员白天争分夺秒,晚上加班加点,提前10天完成了安装任务,保证了车间生产计划顺利进行。在围着织机看了几圈后,国外技师不由得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每年春节因停车时间长,天气相对寒冷,使得节后开车极易形成雾水,造成大量线路板损坏,而线路板价格昂贵,且等待配件的时间长,由此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在和设备科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和反复论证后,李清水提出了“休班不停电”的大胆设想,将苏尔寿G6200剑杆织机、史陶比尔提花机不断电,并将提花机打到全落综平的位置,同时安排专人值班以确保安全,从而有效解决了休班后设备长时间无法正常运转的重大难题。在日常工作中,李清水不断推进工艺革新,先后解决了对织机核心部位打纬凸轮间隙的调节和更换、更换起毛电机、送经电机编码器等问题,保证了工段设备运转率始终保持集团领先,也使自己真正成为了剑杆二工段的“火车头”。
激发团队潜能 技术革新出彩
没有钻研精神,就谈不上技术进步,在人人争当“技能尖兵”的浓厚氛围下,二工段成员群策群力开展技术革新。由于设备不断老化,工段大量提花机模块竖钩经常出现运行不规则现象,严重影响机台运转效率。“拼命三郎”施诚主动请缨,带领维修工一个多月吃睡在现场,最终通过制作模块测试装置、批量修理、专人维修等方式,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后,施诚还解决了许多“疑难杂症”,如将提花机可织造筘幅根据机型改为统一的筘幅,一吊一机台改为满筘幅,并提出采用专人管理织机边剪等,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2008年,应公司要求及全国环保方针“不用PVA,节能减排,环保上浆”, “设备整容师”李宁选择K-3000型环保浆料替代PVA浆料,在毛巾坯布上进行实验并制定了一套合理的浆纱工艺,使浆料成本大幅度下降,每年可为公司节约6万元的费用,且浆纱效率由原先的80%升至90%。2009年,他又改装了祖克浆纱机的锡林阀头润滑油路,用道达尔的GERAN FG润滑脂代替了原先的perma自动加油器,既降低了费用,又降低了工作难度,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近10万元。
在模范带头、榜样引领下,工段全体员工把创新、改进当成一种自觉行动,先后创造出苏尔寿G6200织机毛经张力杆用不锈钢管代替、苏尔寿G6200织机配件国产化、制作钢筘架子、用增压气缸代替空压机、苏尔寿G6200织机安装顺毛装置等一大批技术革新工艺,为企业节约成本100多万元,剑杆二工段如今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工艺优化的高地。
练就一身绝活 班组群芳争艳
作为剑杆二工段“半边天”的纺织女工,也用辛勤的劳作换来了满庭芬芳。2000年3月进厂的刘晓娟,先后在剑杆织机和多臂织机上担任过挡车工,她的打结和经纱的对接、六综三筘,在操作测定中都超出了优一级水平。凭借娴熟的操作技能,2007年11月,刘晓娟荣获“全国家用纺织品行业技术能手”称号。2011年又被高密市授予“十大金牌工人”称号。伴随着荣誉而来的,还有责任,2013年,集团设立“刘晓娟技师工作站”,在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她将自己练就的绝活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工友,由她创立的“三指绕线瞬间横穿”断经处理法和“三缠连环双手接”断纬处理法,现已在全集团范围内广泛推广。
2000年,王维丽作为优秀挡车工被选到苏尔寿织机挡车。由于织机在织造产品时断纬后容易出现高毛、矮毛或横抽毛等疵点,王维丽发现织口的停车位置角度大小是出现疵点的主要因素,她与同班组姐妹相互配合,不断调整停车位置的角度,最终避免了疵点的发生,使得公司产品质量指标提高了1.5%,每年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60多万元。2002年,王维丽调到改接组,她对提缎毛巾织机的接经拖线步骤进行了改进,每接一次经轴大约节省棉纱0.5kg~0.7kg,如果按每天接经40个计算,一年可节约棉纱7吨左右。同时,她采用新的“定点分区”改机方法,使改机时间比以前缩短了一半,明显提高了车间机台运转率。2007年10月,王维丽代表高密市参加了山东省纺织技能大赛,她凭着高超的技术水平,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来自全省8个地区、12家企业的7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被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获得“优秀技师证书”。
“你只有非常努力,才能看上去毫不费力。”是二工段另一位女劳模孟宪丽常说的一句话。她在长期的挡车工作中摸索和总结了一套先进的操作经验,如值车过程中采用眼看、耳听、鼻闻、手抚摸的方法完成巡回检查工作,并发明了“两点一线巡回检查法”。2007年10月,在全省家用纺织品行业织布工(毛巾)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她被授予“山东省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培训熔炼团队 学习创造价值
剑杆二工段成立以来,努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班组,并自创了“四步提升法”培训形式,促进了工段全员素质的持续提高。其中,师傅指定法。工段专门安排特定老师傅和特定机台传授技艺,新工自选师傅,主动学习、强化训练;理论实践对照法。员工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晚上回去看操作说明书,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天将书本上的问题拿到现场与实际操作对照,有疑问的可以向老员工请教;交叉激励法。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将学徒和师傅分离,交叉搭配到其他师傅处学习,由下一位师傅验证学习成果的好坏。徒弟为了不给师傅丢脸,学习更加勤奋。很多新工在入厂1个月后就掌握了需要6个月才能掌握的技能,并且能够独立操作车台;互帮互助法。在实际操作期间,不仅老员工主动帮助新员工,讲解技术要领,同时相邻车位互帮互助。
“不让一个兄弟姐妹掉队”已经成为二工段的良好传统。班组中涌现出多个生产骨干、技术标兵。由于培训工作业绩突出,剑杆二工段被孚日集团列为纺织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在提高本工段技术水平的同时,还为其他工厂培养、输送挡车工80多名,有效缓解了工厂挡车工短缺的状况。正是这样一支青年群体,他们用对工作的执着,诠释着新时期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用辛勤的汗水,为企业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