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记者走进震泽康达蚕丝制品厂时,恰逢工人下班。1个、2个……4个工人从记者身边走过,车间里只剩下老板杨建康和妻子二人。
“真的只有4个工人啊?”记者转身问同行的震泽蚕丝同业公会副秘书长周佳。
“我们的蚕丝被厂小,工人也少,就这4个工人,也就来订单的时候才过来。”杨建康接过话茬说,他最大的遗憾便是学历低、没文化,如果当时书读得多一点,也许现在的厂子会大很多。
与江南喜好甜食一样,震泽人有种蚕丝被情结
之所以选择康达作为采访对象,是因为周佳所讲的一个故事。
杨建康在外省有一个朋友,也做蚕丝被,看杨建康产值、规模上不去,就教给他一个“秘诀”,做蚕丝被时,铺一层蚕丝,再铺一层化纤,成本下来了,单价跟着下来,这单价下来了,竞争力和销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杨建康只是听听,回震泽后,依旧保持着每年2000条蚕丝被的生产规模。
“掺假的人多了,所以大家觉得蚕丝被少有‘十足真金’的货。”杨建康说,有人怕他做的蚕丝被有问题,就从头到尾坐在车间里,做完拿货走人。
如果不是亲自“督工”的,老杨会交代一句,让他们拿到苏州市纤维检验所,以康达厂的名义检测一下,不仅能让他们放心,也能省下检测费用。
“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维护震泽的名声。厂子再小,也不能砸了震泽蚕丝被的牌子。”杨建康说。
讲到这里,周佳说了另一件事:“老杨是我们蚕丝同业公会的,会费每年300元,老杨每年都坚持交500元。”
“一来是每次进原料时,都要麻烦你们检测,你们辛苦的;二来是希望你们加把劲,把破坏震泽名声的厂子给剔除出去。”杨建康说,蚕丝被是震泽的传统产业,就像江南普遍喜好甜食一样,震泽人的骨子里也有一种蚕丝被情结,“我爷爷以前就做蚕丝生意,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消费者和客户负责,对震泽蚕丝被名声负责,最终便是对自己负责的道理还是懂的。”
掌控自己的生产还不够,震泽人还要管别人的生产
苏州丝之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姜志伟今年37岁,对于这个年轻人,蚕丝被业界有这样一句话,“小姜这家伙,不会造假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他在上海销售的蚕丝被是我代工的。”姜志伟告诉记者,电话那头,客户说来了几个穿制服的人,从店铺里买了两条蚕丝被,肯定是拿去检测了,“客户怕我的蚕丝被有问题,穿制服的一走,就给我打了电话。”
电话里,姜志伟让客户放心,他的蚕丝被不会有问题,而最后的检测,也验证了他的话。
“检测的根据是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低于震泽蚕丝被联盟标准,而联盟内的不少企业,所执行的生产标准,比联盟标准还要高。”姜志伟自信地笑笑,以填充物来说,国家标准是50%的蚕丝,联盟标准是100%桑蚕丝,企业标准更高,不仅要求100%桑蚕丝,更对pH值、含油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段时间,我把原料送到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震泽办事处检验时,发现含油率超标,40万元的原料,我全退了。”
姜志伟把电话打给原料生产商时,生产商还不相信。
“他说是严格按照标准来生产的,生产工艺也没问题,最后,在工人操作上发现了问题。”姜志伟说,现在,丝之源在进原料时,不仅会把每一批原料送到震泽办事处检验,在与原料商谈话时,便会穿插一些提问,“生产工艺怎么样,原理是否了解,如果一个原料商都不知道自己的产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那他的产品多半也不可靠。”
每千克蚕丝多送10克,这个老板是“傻子”吗?
10月底,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5年蚕丝被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情况,75家企业生产的80批次产品不合格,合格率仅有48.1%,而在这75家企业中,大企业的身影不在少数。
在此次抽查中,震泽4家企业5个批次产品抽查合格。其中,震泽“五朵金花”中的慈云蚕丝、丝立方、山水丝绸共有四个批次产品经抽查合格,而规模较小的锦泽依家,被抽查的一个批次产品也合格。
“规模较大的企业合格,这是很好理解的,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产品合格,这就得佩服企业老板对产品的追求了。”周佳笑着说了一个关于锦泽依家的故事:
2006年,陕西一个客户打电话给该公司总经理宋卫芳,要订200条蚕丝被,客户说先发货后付钱,宋卫芳说先付钱后发货,后来有人主动给宋卫芳作担保,“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客户后来在网上搜了一下价格,发现震泽有家规模更大的蚕丝被企业,其单价比锦泽依家的便宜,就打电话来问宋卫芳。”
“问我买另一家的产品,我是否有意见,我说这个无所谓的,都是买震泽的,说明他是信任震泽蚕丝被的。”宋卫芳接过话,继续介绍说,那段时间她还在厂里上班,光电话费,她就花了半个多月的工资,眼看生意无望时,客户给她发了一条短信,说200条蚕丝被的钱已经打到她的账户上了。
说起此次抽查,宋卫芳更是自信。“我们在重量上有个小窍门,每千克蚕丝被多放10克,这样,即便算上蚕丝的回潮率,分量也不会少。”宋卫芳笑着说,陕西人都这么看重震泽的牌子,我们自然更看重,“历史上,震泽蚕丝那是出了名的,我们借着老祖宗的牌子做生意,怎么能因为几克蚕丝砸了老祖宗的牌子?”
对于这次抽查,杨建康也有着同样的自信。
“短期来说,不到一半的合格率,肯定是把蚕丝被行业送进‘严冬’了;而从长远来看,只要我们震泽人坚持做质量好的蚕丝被,又何惧‘严冬’来袭?”自嘲“没文化”的杨建康笑着,说,“百分百的桑蚕丝,保暖!”